wolf

辽宁灯谜  ›  商灯絮语

灯谜文化与进校园的思考

By wolf •  2021-03-25 20:26:02 •  644次点击

灯谜文化与进校园的思考

柳忠良

 

谈到灯谜文化和灯谜进校园时,客观地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体现出务实和机智。本文就此介绍一些相关谜情史料和谈点认识看法。

一、灯谜文化也是大众文化

有文章说:“灯谜文化目前仍然是一种小众文化,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所见所闻,灯谜文化并非只是小众,而是大众文化之一。

灯谜源于大众又流传于大众。灯谜的娱乐性和益智性,能在某些方面和某种程度上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2012年6月6日,首届灯谜文化节(深圳)组委会谜节[深]字第004号文《首届灯谜文化节(深圳)群众灯谜活动方案》说:“中华灯谜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却又为大众喜闻乐见、老少咸宜。灯谜因其融为一体的群众性、竞技性、知识性及观赏性,更容易以亲民、惠民姿态,进入到百姓之中。在这过程中,也促进了中华灯谜的传承、创新与可持续发展。”2014年2月11日至13日,中央电视台精心打造的一档集文化、益智、娱乐为一体的大型电视竞猜节目《中国谜语大会》,连续三晚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直播,都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兴趣。竞猜第一场收视率就达到1.35%,网络热议指数一路飙升,位居新浪‘微话题’电视节目排行榜第一名。通过手机参与大会同步猜谜的手机用户在不到2小时内即达到43万人,下载‘央视悦动’参与节目抽奖活动的观众达13万人。总决赛收视率达到1.56%,收视份额3.94%,有7900万人收看了直播节目。2015年中学生《中国谜语大会》第二季比赛3月2日至4日晚连续三天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直播,电视屏、电脑屏、手机屏三屏联动,连续三天刷新央视三屏互动记录:首场直播互动人数超过1740万,二场直播互动人数超过2700万,决赛直播的互动人数达到3500万,累计参与互动人数近8000万,是第一季参与互动人次206万的近40倍。2016年第三季《中国谜语大会》,参与同步实时互动的观众达2.66亿人次,刷新央视纪录。其中,1325万人次参与同步猜谜,2.53亿人次参与抢红包,19万家庭通过手机和网络上传全家福。20日比赛,科教频道收视率0.36%,完成率113%,较同时段增长13%。21日比赛,收视率0.49%,完成率128%,较同时段增长28%。如此高的关注度,还小众文化?

灯谜早有大众文化的口碑。有人将我国不同时代的民族文化特色概括为“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清灯谜”。1920年9月,南海关赓麟在《隐秀社谜选序》中谈到,隐秀社社友刘子剑侯癖于谜,尝语曰:“吾国今日学术,无一不远逊于昔,惟隐语一类,驾古人而上之。”1929年3月11日第61期《大公报·文学副刊》发表的浦江清文《民俗学之曙光》,在介绍《谜史》后说:“‘谜’乃民间一种语言的游戏,然在中国,因作文人学士娱乐故,而特别发达。西洋各国,殆莫能胜,是真‘国粹’之一种。”

灯谜实有大众文化的事实。中国人从小到大,绝大多数接触过灯谜(谜语)。灯谜被小说、戏剧、笔记等文学作品广泛运用,猜谜赏谜融入故事情节,既体现出灯谜的文学才艺,又使灯谜得以广泛传播,深入民众之中。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都写有灯谜,其中,《红楼梦》的灯谜描写最为出彩。著名小说《镜花缘》多回有猜谜的描写,有两回几乎专为猜灯谜而作。小说人物互相嬉戏猜谜评谜,以表现小说人物的才华,也表达出作者的才艺。从大篇幅写猜谜的场面中,人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灯谜社团、悬谜竞猜、猜谜赠物、谜作风格等多方面的民俗风情。当代,我国每年出版社出版的灯谜(谜语)书籍有数十上百种之多,有数种谜书印量上百万册,有十数种印量上十万册。各地编印的谜刊谜集,每年也有数十上百种之多。同样视为大众文化的诗歌、对歌、对联、谚语、歇后语、语文游艺、书法、绘画等也莫过于此或逊于此。

澄海张哲源《创新是灯谜的生命力灯谜现在时的困惑和未来出路的反思》(见《南粤谜苑》)一文谈到:“很多搞灯谜的人希望将其列为高尚文艺形式,力求摆脱民间通俗文化范畴,积极向精英文化靠拢。其实,精英文化主要由专业知识分子所创造和传播,而后才向其它文化类型和社会主体传播,与群众文化之间既有联系而又相对独立。其所传播的范围和方式,决定了它不可能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人民群众的参与是群众文化最主要的特征,通过文化传承和娱乐审美功能,使人民大众在娱乐中陶冶情操、得到美的享受,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灯谜文化如果失去了群众基础,必然陷入一小部分人的圈子,成为无本之源,也就谈不到发展和繁荣了。”

20世纪90年代初,湖南文艺出版社责任编辑骆正南审阅本人编著的《常用字谜大观》后说,这书作为大众文化读物出版,谜作须通俗易懂,要求对某些难解的谜作进行删改。骆正南编辑考虑的是灯谜大众文化的方面。

以上都是从灯谜大众化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其实,站的角度不同,对灯谜是大众文化还是小众文化,理解是不相同的。站在小圈子的角度,站在自诩为谜人谜家的角度,往往把灯谜视为小众文化,有些玩高深游偏僻者,自迷小众,犹如阳春白雪和者必寡。小众有小众的乐趣,但乐得不要忘乎所以,眼中只有小众文化了。其实,把灯谜看成是大众文化还是小众文化,都有其角度和道理,无所谓对错,不必议论或互责,只是想说,如果换个角度考虑一下,也许视野更开阔,说话写文章时可以避免一些片面武断之词;只是想说,别悲观了自己的兴趣爱好项目,不论大众小众,只要是健康的文化,都是一片欢乐的空间。

二、灯谜早已作为课文或教辅进了校园

看到多篇谜文描述“灯谜进校园”为新生事物和创新活动,有些文章还说:某校(某地区)首创(最早、最先)灯谜进校园(之一)。对此表示赞赏,赞赏其做法而不是所谓“首创”,因为所见自诩“首创”之处,多是存疑。下面,说说我知道的灯谜进校园的历史情况。

所谓“灯谜进校园”,无非是指在教学内容中安排灯谜课程,在校园内开展灯谜活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灯谜进校园”就有端倪。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哲学家运用隐语于教学中,用隐语来说明事理。如果说清代以前运用灯谜于教学还是零星现象的话,20世纪20至40年代,灯谜(谜语)作为新式儿童教育的内容,逐步形成了一种共识。小学设置谜语课文几成通行的教学内容。商务印书馆1923年7月初版的,庄适、吴研因、沈圻编纂的小学校初级用《新学制国语教科书》,由当时的教育部审定,全套8册,其中6册中有谜语课文13课。世界书局1933年出版,现代语文教育家吴研因编著的《国语新课本》,也是经当时的教育部审定的初级小学学生用课本,全8册,册册有谜语课,共有谜语课文14课。商务印书馆1925年4月初版的胡怀琛、庄适编纂的新学制小学初级用《新撰国文教科书》中的《字谜》课文,还是描述事物的谜语与文义谜同在一篇课文里。阅读这些课文,可从中观察体味一个历史阶段的有代表性的教学谜语风貌和谜语对教育的作用。其时,还有谜语教育的专项经验问世,如开封教育实验区编辑出版的《开封实验教育》1936年第1期发表《大花园实验学校第三团(旧甲团)谜语试读报告》,介绍了实验区谜语教学的步骤、特点和效果。其时,有的谜语课文还被外国汉语教材录编。当时,灯谜大量编入小学教科书,应是实实在在的灯谜进校园了。至于学校开展灯谜活动,清末就有记载。民国时期教师引导学生课外猜谜,有课文谈到;以谜语为练习题,也在教科书中见到,这都算是灯谜进校园的辅助之举。

20世纪40年代,红色政权的革命根据地的儿童教育,也运用了谜语课文,如晋冀鲁豫边区《初级新课本》全套8册,由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教育厅审定,长治解放印刷厂、太岳新育印刷厂、太岳新华书店、文化书店等多家单位出版发行,1945至1946年初版,1948年前后改编,供边区初级小学一至四年级使用。在这套非常时期编著的新教科书内容体系中,也有智力性趣味性的谜语课文6篇。还有晋察冀边区《国语课本》全套8册,刘松涛、黄雁星、项若愚等编,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教育处审定,1946年初版,1948年1月修订重版,供边区初级小学1至4年级使用。这套教科书有谜语课文9篇。还有刘御编著的陕甘宁边区《初小国语》全套6册,是经陕甘宁边区教育厅审定,1946年春编成,1948年左右重新出版,供边区初级小学1至3年级使用的教科书。这套教科书有谜语课文7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至60年代初,灯谜为社会服务的途径之一是作为教育内容。其时,谜语编入教学课文的数量不少。谜语入小学课本如:1948年至1951年,华北新华书店、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先后出版一套《初级小学国语课本》,被称为解放后的第一套初级小学国语课本。这套课本共8册,册册都有谜语课文,合计有11课,为新中国成立后的谜语入小学课文开了一个好头。1949年至1953年,上海临时课本编审委员会原编,人民教育出版社修订出版了一套《初级小学国语课本》。这套课本8册中,前6册编入8课谜语课文。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8册套《初级小学课本·语文》中,前5册编有6课谜语课文。从60年代初开始,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前8册中有5册设置了谜语课文。1963年开始,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编辑室新编《初级小学课本·语文》。这套课本前4册都有谜语课文。在中学教育中,也有将谜语纳入课文教学的。如人民教育出版社1955年11月出版,张毕来等主编的《初级中学课本文学第二册》中,第二课为《谜语四组》。这篇课文中的谜语都是大众谜语,对中学生来说,已不是像小学生学习谜语课文那样去教学认识课文中的生字和根据谜面描述事物的特征进行猜射,而是从谜语的文学价值、语言艺术、修辞描述、作品赏析、创作指导等方面进行教和学。

新中国成立前后至60年代初,谜语更多地是作为教辅资料或辅助教学,在幼儿教育和小学、中学教育中广泛运用,实践着从娃娃抓起传承优秀谜语文化;谜语还运用于扫盲教育,发挥其寓游戏娱乐于教育的作用。1949年和1950年,北京九区中心小学经过解放后一年的改造,成为首都一所新型小学,学校就运用了谜语进行辅助教育。1951年1月21日《人民日报》介绍曾在陕北坚持16年社会教育工作的吴堡县模范教师任逢华的教学事迹时说:“他在教学时,常用以下几个方法:第一种办法是把字编成笑话、谜语。如在教‘告’字时,他就先说‘一口咬了牛尾巴’,在学生猜不中时,就趁他们注意力集中时加以说明,这样学生就对所学的字记得又熟又牢了。”1952年6月1日,东北哈尔滨市经纬小学模范教师吕敬先介绍经验说,他给孩子们“讲一些简短的关于动物的故事,讲述谜语,朗诵简短优美的诗歌。”1956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介绍沈阳市南昌街小学对特殊学生的教学经验时写到:“一节课讲授到二十分钟左右,教师就合起书本,指导儿童猜谜语、唱歌、作体操或伏案休息,三、四分钟过后,再继续上课。”

20世纪80年代后和21世纪以来的中小学教科书中也有谜语课,其中有谜语课名篇;教辅材料和课外阅读资料中也有运用谜语的。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的中小学将谜语(灯谜)作为第二课堂课程教学,有的中小学将灯谜运用于各科教学活动中,有的中小学组织灯谜猜射和竞赛活动,有的中小学还成立了谜语(灯谜)社团。这些做法,对传承灯谜文化大有益处,都是新时期灯谜进校园的良好举措,值得推广。如晋江县莲埭业余学校1982年2月编《教学灯谜》,湖南沅陵县鹤鸣山小学。1984年将谜语(灯谜)普遍运用于各年级各科辅助教学和纳入第二课堂活动。据该校实践,1986年1月覃远志编著,湖南沅陵县教研室印行《谜语与教学》,既是指导教师谜语教学用书,又作为校本教材。到21世纪,校园灯谜赛会在全国兴起。央视《中国谜语大会》是中学的灯谜盛宴、中华灯谜文化节有两届是校际赛事、很多地区灯谜赛会包含校园灯谜竞赛项目,还有很多地区文化教育部门、学校灯谜社团组织地区组织的校园灯谜赛会。

观中华灯谜史,灯谜进校园近100年,各阶段各有特征,发表“灯谜进校园”方面言论时,了解更多的相关情况,可以丰富知识和语言。不甚了解相关情况也没关系,本地区本校在宣传推广自己时,多讲做法和好处便是;进行纵向横向比较时,慎作“最早”“第一”的结论,不讲过头的话便是。诚如是,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表述也能让人心悦诚服。

(本文发表于《文虎摘锦》2021年3月辛丑春季刊)

0 回复 | 直到 2024-05-02 23:30 添加回复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回复

登录 发表 or 还没有账号?去 注册

欢迎加入辽宁灯谜

现在注册 已注册请 登入

微信公众号

辽宁灯谜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