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lf

辽宁灯谜  ›  商灯絮语

独特的中国谜语

By wolf •  2017-03-17 00:53:42 •  850次点击

大家可能都知道谜语是什么,因为这种民间创作形式在世界各民族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谜语多是通过暗示或明示的提问对某种现象或事物进行简短描述,这种形式的特别之处在于,出谜者和猜谜者彼此一问一答,谜语本身也因此变得机巧有趣。谜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隐语,但后来它的仪式性功能逐渐消失,人们开始将谜语视作测试头脑灵活程度和以新角度看待周围事物的能力,除此之外,谜语还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诲功能,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想要理清谜语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并非易事,因为许多文本已经遗失,并且存在着大量有关谜语的术语,常会引起一些混淆和分歧。中国学者倾向于认定,谜语类体裁形成于三皇五帝时期,他们在《易经》中收录的古代歌曲中看到了谜语的雏形。当然,这也可能只是那个时代使用的隐喻修辞,因为其中并没有涉及任何猜谜和问答过程。在我们看来,谜语起源于春秋(公元前8—5世纪)战国(公元前5—3世纪)时期的说法最具信服力。

《国语》中首次直接记录了猜谜的过程:书中提到,有人给晋国国君出谜,他猜不出谜底,便将谜语称为“瘦辞”(即“隐语”,“瘦”字意为某种隐秘的事物),但我们并不知道这个谜语是什么。我们熟悉的“谜语”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北宋时期鲍照(405–466年)的诗集中,是其中一章的名称。

渐渐地,受过教育的人们对收集和研究谜语产生了愈发浓厚的兴趣。谜语在唐代(7–10世纪)广为流传,被记录在各种史书中,并被收入不同的文学选集里,如唐代诗选《全唐诗》中就有诗谜。

宋代(10–13世纪)为谜语的发展注入了许多新元素。出现了许多谜题集。当时非常著名的文学家也经常会编谜语。灯谜——写有谜面的字条(多数情况下是字谜)在宋代非常受欢迎,它们被粘在彩纸灯笼上,让客人们猜。越来越多的人们参与到猜谜活动中,商谜的普及也说明了这一点。出谜语的人(这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职业,被称作“谜人”——“谜”和“人”两字的结合)在自己周围聚集起一群人(经常会用鼓声号召群众),给他们出各种谜语。此外,南宋时期(1127—1279年)在首都杭州还出现了历史上最早的谜社“南北西斋”,其中汇集了近30位研究、收集和编写新谜语的人。此外,谜社中还有人“为了获取专业建议,并和别人交流观点”而将猜谜语作为自己的职业。

在蒙古族人统治的元代(13–14世纪),谜社的创立势头有所停滞,但是谜语的研究工作仍盛行不衰,此时南宋时期的都城杭州仍是猜谜活动的中心。遗憾的是,那个时代著名的谜题集,如佚名作者的《才人隐语》,并没有保存下来。

明代(14–17世纪)出现了大量研究谜语的专著。其中最完整的当属李开先(1502–1568年)的著作,其中不仅收录了超过300个谜题,还附有大量的理论资料,介绍了谜语这一体裁的起源和形成,提到了前朝的谜语收集者和研究者、谜语的艺术特征和分类等。

在满族人统治的清代(1644—1911年),谜语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主要是在长篇小说中。许多著名作家都经常会在自己的作品中使用谜语,其中既包括已经存在的谜题,也有作者自己构想的谜题。例如,曹雪芹广为人知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中,主人公们就经常猜诗谜、出诗谜。这一时期还同时出版了许多不同的谜题集和理论著作,其中很多直至今日仍具有现实意义。

谜社的活动在清政府被推翻后仍得以延续,很多旧谜社消失了,但同时又涌现了新的谜社,它们一直存在,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谜社还积极与同时期的各种定期刊物开展合作。在清代成立的谜社中,厦门翠心谜社(1902年成立于厦门)的存在时间最长。该社团总计有36名成员,他们用星座为自己命名。谜社的活动不间断地持续了30余年,并且确实引起了关注——除收录有社员们自己编写的供公众讨论的谜题月刊,以及取自古代谜题集的谜语之外,社员们还定期在城里的街道上举办类似的猜谜活动。后来,其他谜语爱好者社团也开始组织这种社会活动。在北平(1928—1949年间北京的旧称)就有谜社,比如射虎社,会在元宵节(新年之后的第一个满月之时)和中秋节期间在城里举办大规模的猜谜比赛,获胜者会得到奖品。

新中国成立后,谜社的活动逐渐减少,它们的地位逐渐被新的组织所取代,这就是灯谜研究组,它们最先出现在像北京、南京、上海、苏州、武汉这样的大城市中。一座城市里有时可以有多个这样的研究组。他们不仅要研究谜语,还要针对普通百姓举办专门的猜谜活动,为此研究组经常要走出自己所在的城市,前往国内一些偏远角落。

1979年之后,中国学者重新投入了之前一度中断的工作,他们首次齐集南京,会上共有9个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研究小组,每个小组都带来了自己家乡的谜语,各种定期刊物和理论著作也重新出版问世。

中国现在有多个谜语研究中心,很多都有自己的期刊。此外,从1991年开始,来自不同城市的学者们共同努力,开始发行有关中国谜语历史的材料,其中包括再版保存至今的与谜语有关的各种书籍。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4dibGbS4HrSRhLOHJO3VTwIibs8kdC93L8d3UkFyQjWvWxGqVmicJS4g7of2GSsiaFiacZJUFIjdUlMBHTn5dcEiaIEg/0?wx_fmt=jpeg

中国谜语的民间创作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第一类谜语——事物谜,其中各种修辞手段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拟人、夸张、隐喻等。这种情况下,猜谜者要根据描述猜出事物。这类谜语基本上都是押韵的双行诗或四行诗(三行诗和六行诗的情况较为少见),每行诗的字数相等,这有助于记忆和复述谜面。如:

一件东西来回走

只有牙齿没有口

(谜底:锯)

一房三个门,

内装半个人。

(谜底:裤子)

第二类谜语——实际上是字谜。猜这类谜语就是在汉字上做文章,就像对待图表一样,其中最普遍的两种方法是拆字法和合字法。

第一种方法需要向猜谜者描述汉字分解后的各部分,或者给出一个汉字,组成这个汉字的某一部分就是谜底。如:

江西(水)

注释:江西——中国的一个省份,但是这个词可以被理解为“‘江’字西边的部分”,即“水”。

女子拉着马(妈)

注释:“妈”字是由两部分,形符“女”和声符“马”组成的。

在合字法谜语中,最常见的是以声符作为谜底,谜面中给出了对要猜的声符进行增补后组成的汉字:

加土能种米麦,

加水可养鱼虾,

加人不是你我,

加马能行天下。

(谜底:也)

注释:如果在谜底“也”字的左边加上“土”字部,即组成了汉字“地”;如果加上“水”字部,即组成了汉字“池”;如果加上部首“单立人”,即组成了汉字“他”;最后,如果加上了“马”字部,即组成了汉字“驰”。

最后需要指出,谜语和其他民间创作记录了中华民族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是如何生活的,从中可以获取大量关于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信息,毫无疑问,字谜有助于汉语的学习。


据《孔子学院院刊》
0 回复 | 直到 2024-04-27 04:38 添加回复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回复

登录 发表 or 还没有账号?去 注册

欢迎加入辽宁灯谜

现在注册 已注册请 登入

微信公众号

辽宁灯谜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