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lf

辽宁灯谜  ›  商灯絮语

许友金:灯谜鉴赏刍议

By wolf •  2016-03-26 10:19:01 •  619次点击
面对当今中华谜坛的姹紫嫣红,日趋繁荣,积极探索灯谜普及与提高的广大谜人为使中华谜业更上一层楼,无不在制、猜、评方面显示出可贵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就灯谜鉴赏方面而言,名家吴仁泰先生的《佳谜欣赏》,是“帮助人们去认识灯谜美学价值的一本好书”,“举少而概乎多”,“描绘出谜中万千气象,达到谜和评形神相辉的效果”,(柯国臻《序》语)无疑为灯谜鉴赏提供了具体而活生生的“欣赏”范例;吴凌涛先生以他《灯谜评论的基本观点》为灯谜鉴赏引进了系统论的科学观点;蔡芳先生则从扣法例析角度为灯谜如何鉴赏做了深入浅出的有益工作……总之,不少谜家识士在灯谜鉴赏方面奉献了潜心研究的成果,为谜学建立、为灯谜鉴赏方法论奠基工程做出了可喜成绩。但是,如何使大家明确、掌握并熟练运用灯谜鉴赏方法,以利谜人在猜、制、评诸方面尽快提高水平,似乎此类文章尚少。因此,本文试图从灯谜鉴赏方面作点探讨,以此引发大家深入总结,也借此求教于方家里手。
灯谜鉴赏法,是读者对灯谜作品的感受、体验、认识和评价的方法。具体而言,就是从对灯谜作品载体客观的感受出发,领会作品所表达的内容、情思,借助自身经验与阅历,通过思维活动,触动情感,去认识灯谜作品所蕴涵的本质,使自己、使别人得到一定情感上的满足和审美享受。那么,方法有哪些呢?概括起来可有——
一、着眼于全局:是否具备创新性
这里所说的全局,层面有三。一是把谜作“放到谜学大环境下研究”(吴凌涛语),二是一则谜作应统观谜面、谜目、谜底三部分的和谐统一,三是置于谜史发展中考察其继承与发展。只有当上述三个层面构成全局作为统一尺度去衡量一则谜作时,才能全面地看出是否有所创新及创新的程度如何。灯谜鉴赏者,如果着眼于全局来鉴赏,则能不失偏颇地 为读者起刻意创新的导向作用。否则,谜人一味地拾人牙慧,步人后尘,即使谜作千万,又有多少意义?徒增千谜一面而生厌耳!相反,则利于激发谜人不断创新的潜力,使谜业在推陈出新中蓬勃发展。
二、着眼于遣词:是否具备达雅性
灯谜,作为文艺百花园中的微雕,首先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谜面。一则灯谜作品,遣词造面如何,是通往成功的关键一步。“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谜面毫无文采,谜作者就失去了招引力。相反,谜面遣词精工,富于文学性,马上令行人望而驻步,并“将人们的思绪带入一个优美雅致的意境中去,人们在吟哦谜面清词丽句的同时,首先就获得了一种高雅的文学美感”(叶国泉《当代谜坛的评佳倾向》)。这样的谜面,即使没能猜出谜底,这则谜也算成功了一半。鉴赏者不能因扣合严谨而置谜面遣词工夫如何于不顾。反之,应把谜面是否达雅作为重要方面加以审视。在这点上,“海内外灯谜创作大赛”的评委们已走出了较为成功的一步。当然,我们也不能顾此失彼,一味追求达雅性而使谜面枝杈蔓生,造成抛荒。在审视过程中,一定得从全谜着眼,严格考察面底是否“平衡”。切记:扣合准确,是成谜的“灵魂”,也应是达雅性必备的重要方面。其次,雅者,不粗俗之谓也。与俗,是对立的两个方面。鉴赏谜作时,能否厚“雅”而薄“俗”呢?笔者以为,典雅谜作的鉴赏固然重要,尤其是在当今灯谜队伍面临着亟待提高文化素质的情况下,典雅之作的鉴赏,对于提高肩负着重要作用。但这“重要”不能等同于偏重,更不能偏爱。典雅之作不少是佳谜,这是事实,应该通过鉴赏而推动普及与提高。俗语(非粗疏之语)造面之作,也不乏佳制,也应该通过鉴赏而推广,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鉴赏,推广更易为人们所接受,更利于普及。所以,无论谜面造语之雅俗,只要通达准确,均应视为具备达雅性而得到肯定。这里,两方面必须注意:一是典雅之作易讨得读者宠爱,鉴赏者易于“典”处大书特书,稍有不慎,就不利于正确导向。鉴赏者不宜多花笔墨释典,否则,鉴赏与识典差别无几了。更多的,应放在谜作如何达雅等谜艺技巧的剖析上;二是俗语入面,应力避粗俗,力争通俗流丽,雅俗熔于一炉。曾有“禾如乱草”射“香菇”一谜,被不少人捧为佳作。其“佳”无非着眼于扣合的准确,离合技巧的运用罢了。殊不知,当人们面对“禾如乱草”时,其感觉是怎么也“香”不起来的。再次,在谜面如何算达雅问题上,还有一点值得商榷。有人视引用古诗词挂面为“半创作”,似乎该嗤之以鼻。愚以为未免太过分。应该指出,这里把两个问题搅作一团了。自己造面达雅,是对谜人文学功底方面的要求。我们所说的达雅性,是对一则具体谜作客观结果的评判。此二者,不能混为一谈。亦即衡量一则谜作的达雅性,是不能以是否成句挂面来界定的。
三、着眼于比较:是否具备领先性
有比较,才有鉴别,才知优劣。运用比较,谜作良莠自明。同一谜材,可以有不同字数的谜面,不同体裁的作法,更可运用不同谜类反映,尤其是热点谜材,全国谜人可谓趋之若骛,技艺纷争,竞呈妍丽;同一谜面,谜人可借自己联觉而突发奇想,谋出千姿百态,各具神韵的谜底,就是时兴的命题创作,同一谜材所谋谜面也因各人风格喜爱、谜路驾轻就熟、文学功底、谜人阅历及年龄层次有别而显示差异。诸如上述,鉴赏者最易“见仁见智”或以“见仁见智”为盾牌而存偏见。如果我们着眼于比较进行鉴赏,则孰高孰低,领先者可立见。
如何比较?作为鉴赏者,首先得兼收并蓄,不存偏见。“偏见比无知离开真理更远”。喜欢北派谜 ,不必贬低南宗法,喜欢独脚虎,也不必卑视独字谜,兼收并蓄后,就须比较鉴别。灯谜贵在新、雅、趣,这是目前比较一致认可的几个方面。三个方面具备,自然具有领先性而“独领风骚”。这里,有必要对新、雅、趣在不同层次上多作中肯的鉴析,突出谜作优点同在何处,异之所在。对于鉴赏对象,以评佳为主,易于激励,看者高兴,被评者欣然。然而有志于提高的谜人应该更喜欢对病谜的“鉴赏”、评析;鉴赏者更有 责任指出病在何处,怎样施治,这样,比较中给人的裨益会比一味赞赏多得多。笔者迫切希望能早一天读到一本选取典型而具代表性的例谜进行评析施治的“鉴赏”集子。当然,这本集子的评者更需要有胆有识。我想,只要对谜不对人,出于公心而不夹“私”,即使是被剖析的谜作者,也是喜闻乐见的。
四、着眼于“活参”:是否具备深刻性
活参鉴赏法,即是鉴赏灯谜时让自己的心灵完全沉浸在作品的艺术境界并在凝神观照中进行心灵的象征表现活动,从而达到对灯谜作品内容超出表面含义的理解,进而产生一种彻悟。这种方法先要“入神”,后要“妙悟”。“入神”即鉴赏者感情与作者感情融为一体,从而深切体会作品内涵;“妙悟”是在把握谜作内在意义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动力作用,领悟到谜作表面含义后的深刻意蕴。这种鉴赏过程,鉴赏经历的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心灵的自我扬弃过程,由出神入化到大彻大悟。鉴赏者从门进去的是“旧我”,出来的却是“新我”。当鉴赏者完成了这一过程,那么,就不难发现,该谜作是否具备深刻性了。人们看了这样的鉴赏文章,自然就会从谜作的深刻性中找到如何去提高谜作的质量的位置。
谜坛上常常出现灯谜作品的误诊现象,究其原因,医家尚未掌握“活参”法当是其一。假如评析者能与作者“心有灵犀一点通”,换言之,在“悟”字上完全合拍,就不致于乱下“白虎汤”了。抢救办法,鉴赏为避免乱投药,提倡鉴赏前做一番调查研究。对此,蔡芳、吴凌涛二君评析前先与谜作者交底的做法足可效仿。
话回到灯谜深刻性上来。灯谜虽有几十字长面的,但以廖廖数字居多。灯谜这种固有的“小”决定了她不可能有太多的内涵。如此,一则谜作的深刻性自然大受影响。但是,不乏有深刻性作品存在却是事实。谁能说“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射新词“挂历大战 ”(龙海陈水龙作)没有深刻性?如果我们的鉴赏者从这类谜作上多做些导向工作,星星之火而成燎原之势,他日对小巧玲珑谜作之“深刻性”恐要刮目相看!
五、着眼于“圆识”:是否具备独特性
所谓“圆识”,即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所说的“圆照”。这种鉴赏法带有整体直觉思维特点。她包括三个过程:一是经验联想,整体感受;二是发散分析,全面结合;三是多维比较,定向研究。这种方法与“着眼于全局,是否具备创新性”有其共通之点,然却是重在“独特性”。三明邓启明、李祝英夫妇所辑“临去秋波那一转”一面300多个底加上未收进的新近之作,恐不下350则了。这“谜坛一绝”里的每则作品,何者为高,给人启示是什么,倘若鉴赏者能运用“圆识”鉴赏法,客观地多角度多元思维地鉴赏,那将是一件众所追求的快事!对于“冲天香阵透长安”为面的辐射谜,澄海张哲源先生在《澄海谜苑》第7期里对十九则底做了令人耳目一新而要言不烦的鉴赏,可以说是“圆照”法的成功尝试。咀嚼再三,每则佳制的“独特性”宛然在目。谜人读罢,赏心悦目不说,制谜该向何方努力也不言而喻了。
六、着眼于“意象组合”,是否具备趣味性
灯谜以其特有的汉字音、形、义别解成趣的艺术魅力而深受人们青睐。文学作品形象,谓为意象。灯谜作为独具形式的艺术作品,除谜目部分外,谜面谜底大都有其意象属性。意象组合艺术如何,就决定了谜作的成功与否。所谓“南辕北辙”,相去万里,“风马牛不相及”,指的就是谜面、谜底“意象”的巨大反差。反差越大的组合,越能达到令人忍俊不禁的谜趣效果。因此,鉴赏者评判一则谜作,“意象组合”鉴赏法应是必备的了。
目前,此法的运用值得注意的有两种,一种是鉴赏时只是扣法上的简单图解,缺乏内在联系的揭示;另一种是以偏概全,只追求趣味性,而忽视或不见思想性,以至把诸如底面不投的病谜也津津乐道为“佳谜”了。第一种,鉴赏者应当加强,而且应当从整则谜作完整组合上去把握,去剖析,去揭示意象间的“谬变”关系。第二种在当前谜界更应引起足够重视,值得鉴赏者们大写特写以纠偏,给人以警醒、以正道!君不见“此去泉台招旧部”射“阴谋集团”,“干部提倡年轻化”猜“大难当头”被推为“佳谜”的怪事吗?根本症结,无非是趣味性过分强调在作祟。
总而言之,当今谜坛,我们在鉴赏谜作时,如果能从创新性、达雅性、领先性、深刻性、独特性、趣味性等诸方面通过具体正反谜例的剖析阐释,举一反三,将给谜人以正确导向,将激励人们在创作中严于砥砺自己,创作更多更好的成功之作来。当然,鉴赏方法还远不止这些,上述鉴赏方法在一则谜作鉴赏中也不是单一孤立进行的,而往往以同时并举存在。只要运用得当,鉴赏开路,将引来中华谜苑的百花争艳,春色满园!

(原载2004、12《原野集》 曾获福建省第15 届职工谜会优秀论文奖;重刊于2016新著《长庚N百集》)
0 回复 | 直到 2024-05-15 09:22 添加回复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回复

登录 发表 or 还没有账号?去 注册

欢迎加入辽宁灯谜

现在注册 已注册请 登入

微信公众号

辽宁灯谜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