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lf

辽宁灯谜  ›  商灯絮语

务实求精强内功 主动作为兴灯谜(蔡芳)

By wolf •  2014-07-14 23:16:09 •  1014次点击
务实求精强内功 主动作为兴灯谜

永安 蔡 芳


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几乎都有一种标志性的文化形式,诸如商彝、周鼎、楚辞、先秦散文、汉赋、魏碑、晋帖、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清楹联。而现代标志性的文化形式是什么呢?曾经有人认为是灯谜。灯谜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文化复兴时期确实很辉煌地火了一把,中央电视台先后播出中华杯电视灯谜大奖赛实况、青岛“双星杯”全国灯谜邀请赛专题报道和决赛实况,“谜语擂台”还登上了1989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向全国现场直播,各地工人文化宫和文化馆都将灯谜活动作为节日的重头戏,各地灯谜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灯谜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但是这种势头没有维持太久,到了九十年代中期一受到经济大潮冲击,灯谜立即跌入低迷谷地。本世纪初灯谜又开始复苏,网络灯谜的兴起为灯谜注入了新生力量,但至今灯谜的元气还未完全恢复,形成不了大气候。发展机遇一旦失去,灯谜便不可能再乘势而上成为现代标志性的文化,对谜人来说,这是一大憾事。

灯谜难以发展的现实,既有外在因素的制约,也有本身内功不足的原因。本文试从认识灯谜制约因素、正视自身不足的角度,探讨谜人应当如何应对的相关问题。

一、灯谜发展的外在制约因素

制约灯谜发展的外在因素是多方面的,它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当前主要有三个方面。

1、民众对灯谜游戏规则还不甚了了

灯谜传播的主渠道是在大众场合挂猜活动。但当代灯谜活动参与者并不多,其中少数是有备而来的爱好者,每次都是那么几个老面孔,多数是正巧碰上猜谜活动而驻足观看和凑热闹者。他们中好些不知灯谜为何物,对这些红红绿绿的彩色纸条不知道要怎么玩,他们最关心的是要不要收钱,因为他们不敢相信这年头还有不花钱可玩游戏、甚至还倒贴给你奖品的好事,生怕中了什么圈套。有的听说不花本钱还可得奖,就以为瞎懵会出奇迹。有人碰巧懵中了一两条,就深信猜谜像买六合彩一样,靠懵和碰运气。还有好些人虽然不知道怎么玩,但他很关心奖品是什么?当听说只是肥皂牙膏之类的小意思,马上不屑一顾,因为跟买彩票一比,买彩票简单多了,不要动任何脑筋、也不要具备任何知识,却可以侥幸获得几万甚至几千万元大奖。可见,在灯谜展猜的同时向群众传播猜谜知识是多么的需要!

2、官方只是用灯谜来搞造型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中期,是灯谜最兴旺的时期,大活动基本上都是官方出钱办的。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当今,灯谜只有投入金钱,没有产出直接效益,官方的投入势所必然要急剧降温。现时官方还会偶一为之出钱办灯谜活动,主要是为了做宣传造声势,用花花绿绿的谜条来装点场面,再照几张照片作为活动的依据,可以总结汇报成绩。这样的活动,内容大多为专题,专业术语占了绝大多数,这些术语谜人们只是制谜才用到,猜众们几乎连听都没听说过,一辈子可能都见不到三次,这样的谜挂出来给谁猜呢,最后只是灯谜界人的自产自销。可想而知这种宣传有效果吗?但报道总结肯定是说这种形式群众喜见乐闻,80-90%谜条被猜出,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事实上有可能吗?即使正而巴经的宣传材料和普及资料,太专业的话群众也不容易接受,尤其是一些政治术语被灯谜别解过后,原意尽变,群众还能够更好地接受吗?说很受群众欢迎,说宣传效果很好,只是官样文章用来层层忽悠而已。太专业的专题编印成的灯谜专辑,也只能闲置在谜人的书架和主办者的档案室里,因为这些作品不可能有重复使用的价值。在热衷于形式的驱使下,只有需要摆花架子时,才会借助灯谜来垫脚。

3、灯谜实用性不如其它艺术形式

在上个世纪文化生活匮乏的时期,灯谜还算是一项比较有趣味的文化活动,民众对灯谜的认知程度的比例相对要高于现在,人们参与的热情也比较高。进入本世纪以来,各种花样不断翻新的文化游艺活动吸引着人们舍本求末,随着电脑的迅速普及,各种游戏使人眼花缭乱,玩灯谜猜射既费功夫心力又缺少刺激性,因此对青年人缺乏吸引力,谜人队伍难以扩大,甚至出现断层,各地灯谜队伍年长的人为数居多,这种状况海内外皆然。不仅年青人想玩灯谜的不多,连一些已有所成的传统谜人也禁不住“窗外”精彩世界的诱惑,舍灯谜而它为。另者,灯谜与其它相关文化形式相比,最致命的弱点是实用性不够。论文学影响力,灯谜远比不上诗、词、对联,更不能与小说相比;论观赏,灯谜远不如书画、摄影作品那样让人赏心悦目;论实用,灯谜更是没法与上述各种艺术门类相比。再者就是原创灯谜作品几乎没有公开发表的渠道,如果没有机会用之于供大众展猜的话,灯谜作品只能是谜人自娱自乐的玩物,从常人的价值观来看,灯谜是很难受到青睐的。凡此种种,影响和限制了灯谜人口的增长。

二、灯谜界自身的“内功”不足

灯谜是一种文化产品,人民群众对它的欢迎程度如何,取决于它的产品质量和灯谜界对产品的推介传播力度。且来看一看当代灯谜“产品”的质量和推介力度,便可暴露出灯谜界内功的严重不足。

1、公开出版的谜书泥沙俱下

当代能够公开出版的谜书确实不多,据《全国灯谜信息》统计,近3年来每年国内公开出版的谜书只在20种左右,数量是微乎其微的。从近一、二十年公开出版的谜书来看,绝大多数是各类灯谜作品的汇集,几乎没有灯谜理论之类的书。这些谜作汇集的谜书中,几十年前的老作品炒来炒去的为数不少,非大众常用谜材的作品太多,错谜病谜充斥其间,看上去厚厚的一本书,适合于群众展猜活动的谜作数量占不到20%。灯谜知识的书仅少数几种,也免不了“天下文章一大抄”的恶习,基本分类与所举的例子几乎雷同,其差别只是文字数量不同和作者用来点缀的一些地域性内容不同而已,并且分类不合理,未能做到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更有甚者连错误的东西也照搬翻版,这样的东西怕真是要误人子弟了。当然公开出版的谜书中,大约有半数是谜界之外的人编著的,粗制滥造和互相抄袭的责任虽然不能全都算在谜人的头上,但灯谜的名声被搞坏了。因为公开出版物在人们眼里是规范的东西,而灯谜的范本竟然是这样的质量。

2、内部谜刊(谜书)过于粗放

当代内部谜刊数以百种,总期数多达数千甚至逾万。因为它是谜界内部资料,适合于大众使用的内容极为有限这是肯定的,也无可非议。因为是非盈利的刊物,大部分印刷比较简单与粗糙,受条件限制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内涵质量方面是谜人可以调控的,它的现状又是如何呢?参差不齐,粗放型的为多,这从当代的主流谜刊(或称支柱谜刊)以及三年前业内评出的“中华灯谜功勋谜刊”中就可得到见证。有些“功勋谜刊”校对马虎,错漏严重,刊中老谜不少,质量低劣者甚多,错谜病谜时有所见。灯谜界样板谜刊的质量尚且如此不尽人意,其它一般谜刊的平均水平想来也只能是等而下之。还有令人头痛的事,便是各种谜刊重复刊登的内容太多,难以彰显个性。最有代表性的谜刊尚且如此尴尬,那么我们的灯谜又怎么能让人信服是文化大国之精粹呢?

3、谜人不善于推介自己的产品

没有资金的援助,办不了猜谜活动,灯谜作品无法有效向群众传播。新一代的谜人只能在网络上玩灯谜,在谜人QQ群里玩,纯粹是灯谜界内部的自娱自乐,影响渗透不到民众中去。并且灯谜界自己也过分把灯谜当作游戏,重游戏不重艺术,重猜射游戏角逐,轻灯谜创作的产品。这可以从谜会现场竞赛的奖金设置上看出,谜人习惯把灯谜电控竞猜视为谜会的重头戏,个人猜谜第一名的奖金近年已飙升到8000元,很快还会攀升超过万元。好些谜会只是单一的猜谜赛,没有论文和佳谜评比项目。有的大型谜会虽有评佳谜,但只评10条,每条奖金罕有超过100元的标准,佳谜的奖金总数只有1000元,不到猜谜奖金的十分之一。每见号称“大奖赛”的灯谜创作赛,评佳谜的数量也仅一、二十条,奖金每条也只在一、二百元之间。一、二百元对灯谜作品来说已是“大奖”,与其它艺术门类一比确实寒碜。

谜人推介不了自己的产品,却让谜外人作践了灯谜。君不见号称“一条灯谜奖金一万元”的某省广播电视台举办的“首届中华灯谜创作大赛”,经过“专家评审团”和“大赛组委会”一致评议出的获奖谜作令人大跌眼镜。君不见2011年央视春晚的伪灯谜,误导了全国观众,以为当代最高层次的灯谜竟是这样“四不象”的东西。凡此,坏了灯谜的形象,也使谜人蒙羞。出现这样令人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的状况,究其原因也是灯谜界内功不足之所致。

三、谜人应当务实求精有所作为

以上列举的事实,并非有意贬低灯谜,也决非危言耸听。笔者作为谜人本不该说这些给灯谜浇冷水的话,只为警醒谜人不可盲目自我感觉良好,应当要有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谜人要直面现实,对灯谜现时的困惑和未来的出路进行反思,调整好我们的文化心态,不怨天,不尤人,自强不息,务实求精,练好内功,与时俱进,开拓未来。现阶段紧要的是先做好以下四件事:

1、跳出自娱自乐圈子,多制大众适用谜作

许多艺术形式都有适销对路的产品,即如出版行业的“畅销书”,灯谜产品虽然不可望“畅销”,但应当要有适合于传播的“畅行”产品。当前我们正处在新知识、新时尚、新素材层出不穷的时代,网络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大大丰富了灯谜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创作空间,谜人应当为社会奉献更多更好大众更适用的灯谜文化产品。近年来灯谜有不少新创的产品,创新精神应予以鼓励,但这些品种中如方位字谜、离合音字谜、叠床架屋的多重连带式谜,还有很随意的、很难得用到的生僻用语谜等,免不了带有“生造”的成分,现实中的语言学根本不存在“方位字”和“离合音字”之说,诸如此类的纯粹“灯谜家语”则不宜在灯谜界以外推行,群众也不会接受。这些产品可用于谜界内部的争奇斗巧和智力比拼,创作一些灯谜界自用尚可,但绝不是创作的主流。谜人们应当跳出自娱自乐的圈子,着力繁荣创作,制出一大批适用于大众的灯谜作品。我们讲大众适用,首先应当是大众熟悉的谜材,常用的词语和事物,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内容。其次要求作品难度适合群众接受的层次,太偏太难会令人生畏,不敢亲近。第三还应当着力于提高灯谜作品的趣味性,更好地发挥灯谜求异思维、发散性思维的启思益智作用,让人们在灯谜猜射中享受更多的乐趣。要做到让群众能够喜见乐闻,才有利于灯谜的传播。

2、确立精品意识,提高灯谜品位

优胜劣汰是自然界的规则,艺术也是如此,没有精品的艺术是没有立足之地的。灯谜是文字艺术,在当前提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背景下,更应当要多出精品。何谓“精品”?我很欣赏一位老谜家最近所作的解说:“具体的是,谜底须‘精彩’。何谓精彩,就是大多数人所熟悉的词、语、人物、事件等,要有歧义可分解。思维要‘精辟’。有与众不同的奇思妙想,以出意料之外、合情理之中的人和事来成谜。扣合要‘精准’,指底面紧贴纹丝不差。谜面之句要‘精练’,既合乎诗的格律,又能写出制谜者自己对世态的各种看法与态度。运字要‘精确’,从谜面到谜底每一个字都能发挥它文义的作用,既无抛荒又无多余。”刻意追求“难”和“偏”以及面必带引号(指只取成句)绝不可能就是精品。理想的灯谜应当是“面能留人,猜可诱人,揭可惊人,解可服人,品可醉人。”谜人应当多创作精品,努力提高灯谜的文化品位,让文化界对灯谜刮目相看。

3、制定灯谜规范,加强理论研究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它的艺术规范,在规范的统挈下确立创作和评价体系。与灯谜曾经同处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旗下的楹联,数年前就制定了《联律通则》,通过试行、修订而正式颁布。历史上中国的楹联理论远比灯谜成熟得多,中国楹联学会根据现代楹联发展的需要,组织力量制定了新的《楹联通则》,并将这作为立会之本。而灯谜至今还未有明确的艺术规范,小至书写格式,用格名称,大至谜法谜种至今未能统一,创作者、编撰者往往只根据自己的爱好习惯和感觉而各行其是。这种状况对于创作、评佳和竞赛,往往会因为掌握尺度不一而造成失之偏颇,因此亟须尽快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规范。另则,当代灯谜在理论研究方面也较为薄弱,滞后于灯谜艺术的发展水平。灯谜论文中现象罗列的多,谜艺探索的少;讲大道理的多,触及实际的少;长而空的居多,短而精的太少。获奖论文中也存在避实就虚的倾向,文章有好长篇的趋向,洋洋万言而可操作的成分却不多。清谈无益,还是应当重视一些实际的小命题,从小论起,从实做起,要解决“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的问题,要做到能够真正起到促进灯谜活动和艺术发展的作用。

4、提升谜会档次,扩大社会影响

灯谜发展需要官方和民间各种力量形成合力。苏德友先生将之归纳为主要是三方合力,即官方力量,民间基础力量和民间精英力量。灯谜的民间基础力量是各地的谜人和灯谜组织,还有灯谜爱好者以及关注灯谜的社会人士,这是最可靠,最具有持续性的力量。而灯谜民间基础的力量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谜人,谜人应当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兴谜之责,谜人有为灯谜才有位。谜人不能“等、靠、要”,机遇不是等来的,依靠外“界”是靠不住的,资金凭空是要不到的。谜人应当脚踏实地主动作为,灯谜组织要充分运用三方合力,适时抓住机遇举办高品位的灯谜活动,尤其是大型谜会不能只局限于灯谜界内部的竞技角力,更重要的是要为灯谜营造声势扩大社会影响。官方给力的新津、石狮、晋江等地举办的历届大谜会,民间精英李德生独立资助的深圳新客家风采国际谜会,苏剑先生倾力而为的系列谜学活动为新世纪合力兴谜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各地灯谜组织应当学习借鉴这些成功谜会的有益经验,要将新津谜会(官方给力的典型)、深圳谜会和苏剑谜学活动(灯谜精英给力的典型)中的亮点发扬光大,着力提升谜会的档次,把谜会举办成奥运会式的全景谜会,要向社会全面展示灯谜文化高品位的产品,把灯谜的内涵、精髓充分展示出来,让灯谜的趣味和独特的魅力浸濡更广泛的层面,吸引更多人参与灯谜活动。

灯谜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灯谜的传承和发展主要靠谜人,兴谜任重道远,我辈更须努力。

2012年3月-4月初
0 回复 | 直到 2024-04-30 00:38 添加回复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回复

登录 发表 or 还没有账号?去 注册

欢迎加入辽宁灯谜

现在注册 已注册请 登入

微信公众号

辽宁灯谜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