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

辽宁灯谜  ›  风花雪月

古装剧中的穿帮和误区

By 葫芦 •  2013-10-24 10:32:01 •  1390次点击
也许你一进来会感到很失望,因为没有看到穿帮的图片,其实大部分的穿帮即使有了图片,你也未必看得出来。举个例子,电影《赵氏孤儿》中的第一个镜头:几个人骑着马由远而近。我相信大部分人看后都会习以为常,但穿帮已经出现了。马在当时虽然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但还不是一个完整的交通工具,后面还要拉着车,人是坐在车里而不是骑在马上,谁要是骑在马上,那可是大逆不道的事,直到后来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人们才敢骑在马上。赵氏孤儿的故事在前,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在后,这就是违反历史常理的穿帮。
我是个历史爱好者,但我很少去看历史片,就因为穿帮太容易看出,一看出穿帮,也就没有兴趣看下去了。我看的最完整的一部历史片是《张衡》,片中的道具服装完全符合当时的历史,据说是请了历史顾问,尽管影片也虚构了许多情节,但没有一处穿帮。
历史剧只是古装剧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古装剧都是虚构的,但通过剧中的道具服装以及故事情节,也可以推断出所属的历史时期。前几天央视电影频道播放的老电影《黄河大侠》,虽然没说故事是发生在哪一时期,但藩镇割据的情节,显然是在唐代,再加上道具和服装,也都与唐代十分吻合,但片中的台词却是明代的,孙悟空和猪八戒都是出自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这实际上也是穿帮。
还有一些错误并非是因为失误造成的,称作穿帮不合适,只能称作“误区”。如《花木兰》的剧照,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身为北方少数民族的花木兰都是穿着汉服。
武侠片在古装剧中占用重要分量,也是我比较爱看的类型,因为我本人也是个武术爱好者,但近年来的武侠片看的不多,即使看也很难将整部影片看完,因为片中会武功的女子越来越来多,大有巾帼不让须眉之势,这是完全不合乎逻辑的。
在古代,女子会武功同男子生孩子一样少见,男子不能生孩子上因为没有那个功能,女子不会武功是因为没有那个能力,因为从五代直至辛亥革命的近千年中,女子都是要缠足的,即使是在五代以前,也少有女子习武的记载,唯一与武贴边的是唐代宫女公孙大娘的剑舞。“夫人城”的故事是女子参与打仗,但并不表明她们都会武功。花木兰只是一首诗歌中的人物,无从考评。樊梨花是虚构的。为什么没有女子习武的记载?因为在冷兵器时代,统治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往往会铸剑为犁,老百姓是不准习武的,女子习武更是不可能的事。
五代时期,南唐后主李煜规定女子必须缠足,这一陋习又被宋太祖赵匡胤沿用。宋代重文轻武,武将都被杯酒释兵权了,很多带兵打仗的都是文官,如范仲淹。宋代民间也没有习武的风气,女子习武更是没有记载,唯一有可能习武的是南宋时期一支小股义军的女首领,因为她是不缠足的,不缠足的的女子几乎都是出自义军,但在义军中,女子也是非常少见的。演义和野史中称杨继业的夫人是习武的,但关于杨继业的夫人,史料中没有记载,演义中姓佘,野史中姓折,由于当时讲究门当户对,无论佘姓还是折姓都应该是当时的大户,但佘姓没有记载,折姓虽然有,但同杨继业分属不同的国家,在五代十国,国与国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划分,通婚是不可能的,所以杨继业夫人习武的事,也就无从考评。至于杨门女将,更是子虚乌有。梁红玉确有其人,但出身名*,并不会武功,带兵打仗实属无奈。
明代也没有关于女子习武的记载,只是产生了一个以女人名字命名的拳种——咏春拳。咏春拳从动作上看也似出自女人之手,但关于咏春这个女子,史料中没有记载。
清代乾隆皇帝曾经废除缠足,但七年后又恢复,不过在清代,女子习武成为可能,因为有各种反明组织,白莲教就是其中之一。白莲教的首领王聪儿就是一位女子,她能够成为一教之主,没有武功是做不到的。
有史记载的女子习武多是出自近代,因为近代战乱不断,为了防身自保,在民间习武风气盛行,大家比较熟悉的《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中的冯婉贞就是一位武艺高强的女子,太平天国中习武的女子就更多了,因为在太平天国,缠足被废除。废除缠足的还有红灯照,红灯照中几乎人人都习武。
1 回复 | 直到 2024-04-29 11:19 添加回复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回复

登录 发表 or 还没有账号?去 注册

欢迎加入辽宁灯谜

现在注册 已注册请 登入

微信公众号

辽宁灯谜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