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lf

辽宁灯谜  ›  商灯絮语

【转帖】离合综论椎野斋谜谭(一)

By wolf •  2011-04-05 23:04:04 •  1032次点击
离合综论

黄一坤(一木)


目录
一。序言
二。离合概述
三。离合的历史演变过程概述(由于时间关系暂未写成)
四。离合的特征
五。离合的必要前提条件
六。离合的基础工具
七。离合的成谜程序
八。好的离合谜的来源
九。离合的分类
十。离合成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十一。离合谜的发展和继承
十二。结语

一。序言。
翻开我记忆的扉页,梦回到我的童年时代,一切是那样的模糊又是那样的清楚。虽然好多事情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冲淡,但是父亲在夏夜月光下、寒夜老被里给我讲述童谜的情景是那样的清晰,深深地烙印在我记忆的土地里。那时候我觉得父亲很神,什么都懂,天上的,地下的,古老的,当今的他都能讲给我听,一切是那样神奇迷人。有几条谜语印象特别深,至今还记得:1。夫人无人在身边(猜字:二),2。头乌乌脚涂土(猜字:墨)等等,稍大时父亲也偶尔带我参加周边附近乡村的节日开猜,当时我觉得有许多东西我听不懂,什么“泊人”啊!什么“红楼人”啊!总之,幼小的心朦朦胧胧地认为灯谜是个“迷宫”,不过,大人们猜中谜底时的得意神态和有板有眼透彻的解释倒是给我留下深刻的回忆,也许是自小受父亲的影响和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所以我对灯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对拆来移去的离合谜特别好感,更因为后来对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的书法篆刻艺术的着迷,所以,我对汉字的结构有着一种特殊的抹不掉的感情,也就喜欢分析它,研究它,这种结构情结对我的灯谜创作产生持续深远的影响。 以至误入谜途近二十年来的谜作大部分是以离合谜面目出现,所以也许谜界许多朋友认为我只会创作离合谜,要不然为什么这样单一啊!离来离去,合这合那,有点胡乱了,所以,有朋友说我已陷入死胡同,甚至走火入魔了,劝我该转一转。我想我也该来真正地玩一玩会意谜了,所以,下定决心不搞离合谜,并付诸于行动,2006年《谜潮》征稿后我创作出一些会意谜来,当然那是后来的事。但是作为一个谜人我虽然不是个理论家,可是我也是一个有十五年(我于1991年正式加入潮州灯谜协会)创作经验的谜人,所以想在这时候总结一下离合谜,虽然以前我在《谜潮》上发表过《万千新意寄灵台》(1993年),《雕饰无痕神自出》(1998年) ,《字中有字觅玄机》(2003年) 等有关离合的文章,但是那些文章缺乏系统性,有的问题也说得不太清楚。现将我对离合谜的一些杂乱的看法进行梳理,整合 ,系统化,然后取名《离合综论》,这是我对离合谜的创作心得,可能是一孔之见吧。说错了,说不全的,谨望大家指正。正是:
合合离离二十年, 无聊忽欲凑奇篇。
痴迷艺道当无悔, 苦觅玄机别有天。
不破陈规穷定论, 何来妙语入香笺?
春灯耀眼幽盈径, 巧拢精雕各竞妍。
二。离合概述。
离合是一对矛盾,离离合合,合合离离,世界就是这样由许多矛盾相互存在,相互变化,相互转化,灯谜的离合也是这样离中有合,合中有离,离合的变化就像魔术一样令人不可捉摸,变化莫测。有时真的令人感叹:汉字的结构太奇妙了,简直是迷宫。在汉字的结构变化的基础建立起来的灯谜离合的广义概念应该包括:离合谜体,离合谜法,谜格中的离合等等,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谈的离合是指与会意法相对而言的离合法,,即是灯谜离合的狭义概念,本文也采用灯谜离合的狭义概念进行论述。当然,在实际的创作活动中这种广义和狭义的区分也不是很明显的,譬如有些谜友在创作“词味离合谜”时喜欢用“谜面抵消法”将面句前面出现的字词在后面用“舍弃词”把它清除掉,这样造成同一个字词在面句中出现两次,这种情况从诗词的角度来说一般是不允许的,因为诗家语言极讲究简约精炼,重复用字和词除个别情况外,其它的情况极少出现。也许有人认为重复是“繁笔”,不是罗嗦,但是笔者认为离合谜中的谜面抵消应当是用“舍弃词”将前面出现的字词的内部的小结构在后面消除,不宜整字整词在面句进行抵消,否则,便失去了词的一些味道。可见,谜体与谜法是不同的,但是,具体运用起来就容易混淆,也就说离合的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是分不清的。
谈到离合谜与会意谜的关系时,人们自然地想到“离合会意混杂”的问题。那么如何看待这种“体例不划一”现象呢?笔者个人认为:关键是离合、会意谁先运用的问题。如果先整体运用离合,后小结构运用会意的,笔者认为允许这样存在并不违反“体例不一”,例如:1、柳影摇声子夜中(猜电影名:梦境,一木作),先将底字分成“木木夕土音儿”六部,再用会意成谜。2、丹唇未启泪千行(猜电影名:活着,一木作),先将底字分成“口羊泪千”四部,小结构再用会意扣合;但是如果先整体运用会意,后小结构运用离合或“一半用会意一半用离合”,那么就有点气韵不畅,也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断气谜”吧!但是这种制法在特定的时空下的被动创作有时也会产生不错的作品,例如:1、羊续悬鱼世称道(猜成语:鲜为人知,百川作)2、码头重地,请勿进入(猜电子名词,可控硅,百川作)。但是从个人的创作实践来看,笔者比较能接受谜底第一字和最后一字分拆应面的做法,因为如果只有中间离合其余会意成谜,那么就很难达到“神完气足”的境界。当然,这是断气的一种表现。
谈到离合我想很多人会提起谜格,因为许多谜格的格规与离合有关系,一般谜格由:1、谜底的字数多少,2、汉字的形、义、音的关系,3、与其他事物发生联系的关系为内容构成的,其中谜底的字数多少和汉字的形(汉字的内部结构、汉字与汉字之间的关系)与离合的关系最大。谜底的字数可为奇数、可为偶数。一般谜格比较注重谜底的第一个字、第二个字、中间的一个字(奇数)、中间的两个字(偶数)、倒数第一个字、倒数第二个字等位置。汉字除个别独体字外其结构一般两部或两部以上构成,汉字按其结构可分成: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等等,另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又可合成其他汉字。正是通过这些字形、结构变化使谜格与离合联系在一起。
离合谜应用的优势和弱势,我们知道可成谜的底材应该是数不胜数,并且由于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所以从理论上来讲谜材是无穷无尽的,但是即使再多我们还是能够通过一定的方法把它分类,例如按底字的多少可分成:一字底、二字底、三字底、三字或以上底,一字底即是“字谜”,应用离合法那不用多说了,至于“二字底、三字底”由于底字字数较少,运用会意成谜谜路相对来说可能少了,因为,字数有限,每个字的义项有限,况且受造意须成文原则的约束,所以,在有限的空间要经营出一番天地不容易啊!若要刻意运作,势必出现“撞车”现象。这正是运用会意法来对付“底字数较少”的谜材的弱势,加之,“底字数较少”的谜材的气势较单薄,扣合不尽人意。但是,运用离合法通过底字结构的分拆及其结构组合可以变化出很多谜意来,所以,离合法是消纳“底字数较少”谜材的“专家”,例如下面我们要分析的“阿香、宋清”,显而易见,如果多位谜人以其为对象运用会意法来创作可能会发生很多“撞车”现象,因为“阿、香、宋、清”每字有几个义项?不同字的两个义项组合起来是否成文?所以,会意成谜的谜路是有限的,但是如果运用离合成谜那就截然不同了,从下面我们对两个谜底的创作的情况可以看出创作此类谜底离合法运用的明显优势,当然,如果底字数多,那么离合法就不能轻易派上用场,因为字数多的底材经过分拆、组合之后就更复杂了,因此运用的结果可能出现混乱的局面。正如郑百川在《谜余闲话》中说:“多字底靠拆合者,要拆合畅当,或按部顺序,或分字交叉。要指示明显,或前后东西,或去留增减,能如斯,斯为上;忌拆合混乱,或字部无序,或笔划颠倒。忌指示不明,或零件杂陈,或任人组凑,倘如斯,斯为下。”可见,谜底字数多运用离合法,要“交代有序,指示分明”,否则运用离合法反而会更加乱杂了。
四。离合的特征。
离合谜有别于会意谜具有自己的特征:
(一)汉字结构的多部性是成谜的关键
这是离合谜最基本的特征。因为离合谜的创作对象就是汉字,而汉字是由“横竖撇奈点折钩”等基本笔画组成的框架的载体。所以汉字的结构及组合成了离合谜的成谜基础,而关键还在于汉字的多部性和多变性,因为没有汉字的多部性就没有“拆底析字”的出现,没有多变性就没有一个汉字内部各结构的不同组合会产生不同的“汉字群”的可能,没有汉字的多部性和多变性,离合谜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一点说明:只有汉字的存在,才有灯谜的产生,灯谜寄生于汉字,当然,离合谜也必然根植于汉字,所以说,汉字的多部性是离合谜成谜的关键。因此,有人说只有中国汉语才有中华灯谜的存在,其它语言不可能产生中华灯谜,所以,灯谜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二)以析字和造意为主要成谜步骤
这是离合谜的主要特征。因为离合谜除一部分通过循面(现成面)配底方式取得外,大部分是通过析底字,造面意的方式取得,所以析字和造意成了离合谜的主要成谜步骤。从程序的角度来说是一先一后,析字是基础,造意是升华。从大量的创作成果来分析,有百分九十多的离合谜是以析字和造意为成谜步骤的。也就是说离合谜是以汉字的内部结构变化及外部关系变化为创作的切入点的,这种结构的变化、替换、调配以及造意的改变、调换、粘合使创作结果出现“别解”的意趣,这种反差的感觉正是创作者所要追求的目的。
(三)离合谜一般在面上嵌有离间词、关联词、舍弃词、方位词、变化词或其组合
这是离合谜的形式特征。所谓形式特征是指在一般情况下离合谜面上往往出现离间词、关联词、舍弃词、方位词等的字样,细心的猜者一般也可从这特征判定是离合谜。当然,制离合谜高手往往也在这些“离间词、关联词、舍弃词、方位词、变化词”等处苦心经营,涂脂抹粉使人看不出“她”的本来面目,例如1:悬空闲意白云心(猜列人,桓公,一木作)其中谜面“心”是和“意”相同的表示“心境”之意,但是要破之须将其别解为“中间”之意,这就是方位词的运用,虽然说是形式特征,但是没有这些形式特征,那么离合谜如何“叫入叫出”?如何关合?如何取舍?那可能是一盘散沙,可能是斧痕累累极不自然。
(四)其猜射方法是将面分段各找底字的分部,然后组合成谜底。
这是相对于(二)的一个特点,从“底材--制作--面句”到“谜面--猜射--谜底”是程序的颠倒。而离合谜的猜射的第一步是“分读”,即是如何将谜面顿读,顿读又可分成:1、习惯顿读,是指按汉语的语言习惯来自然顿之读之。例如:来日破魏靠子龙(猜电影名,香魂女,斯人作)便是顿读为:来日/破魏/靠子龙。2、非习惯顿读,是指不按汉语的语言习惯来顿之读之。例如:湖西夜曲园东风(医学词,输液,一木作)应是顿读为:湖西/夜/曲园/东风,方能解得谜只之趣哉!可见,此种“顿读法”与其对应的“造句成面”法,相对来说比较难点,尽见机关,乃作者奇思巧构的结晶,因此,在猜射离合谜时更应多从“非习惯顿读”法入手,方能探得作者的创作意图。


五。离合的必要前提条件。
离合谜的产生和发展的必要前提是汉字和汉字内的结构。这就涉及到灯谜和文字学的关系,其实灯谜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文字学中的造字六书。可以这样说没有汉字和汉字内部结构的变化、组合就不可能有灯谜的产生和发展。我们知道:汉字由独体字和合体字组成。其中独体字占的比例很小,大部分是合体字,合体字具有多部性和结构组合的多变性。
为了便于叙述我们在这里谈谈一下“母体”、“子体”和“合体”的关系,以别于“合体字”。我们把一个“合体字”整个称为“母体”,把来自母体的完整小结构和分散小结构称为“子体”,也就说“子体”有“完整子体”和“分散子体”之分。例如:1。“上”或“小”或“叔”可以看成来自“淑”(母体)的“完整子体”,而“汉”可以看成来自“淑”(母体)的“分散子体”。
我们把来自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母体的“完整子体”或“分散子体”合在一起而成的汉字称为“合体”。例如:从“阿香”里分出“阳、和”两字,也就说“阳、和”是两个来自母体(阿、香)的“分散子体”的合体。从“香魂女”(电影名)三个母体提取三个子体“禾鬼女”组成合体“魏”。
(一)汉字自身结构关系的变化
1。按汉字原来的书写顺序来分拆结构的。例如:(1)。“ 字、体”按汉字的书写顺序可分成:“宀 ”和“子”,“ 亻”和“本”。(2)。“盘、簌”按汉字的书写顺序可拆成:“舟”和“ ”,“竹”和“束”及“欠”。
2。不按汉字的书写顺序来分拆结构的。例如:“祝、褚”不按汉字的书写顺序可以分别拆成:“礼、丿 、口”和“社、丶 、白”,其中的“礼、社”相对于“祝、褚”(母体)来说是“分散子体”,我们把这种不按汉字的书写顺序来提取“分散子体”的方法叫“错位提字”,俗称“破提”。
3 。 汉字内部各小结构之间的变化组合,变化组合一般通过移动、调动、转动来完成其组合。例如:(1)。旧字可通小结构改造成:申、甲、由、田。(2)。由“口”和“木”两个小结构可以组合成:杏、呆、束、困。(3)。由“一”和“木”两个小结构可以组合成:本、末、未。(4)。由“口”和“力”两个小结构可以组合成:加、另、叻 。
(二)汉字与汉字之间的内部结构关系变化(一木再以上面的“阿香”为例制谜说明)
1。完整小结构与完整大结构的关系。
例如:“阿”的完整小结构“口”与完整大结构“香”的关系。
运用:和服补丁穿旧了。
注解:“口”可以和“香”合成合体“和”字,看中底字之“破旧”,将“阳“破穿为“旧、了”,加之配 上关联词“服、补”和离间词“穿”,制成因“穿旧了”故“和服补丁”的句式。
运用:西郊日下亭和松
注解:通过地点(西郊)时间(日下)景物(亭和松)来勾描“郊外晚景”,其实,作者发现底字隐藏了一个需要“松”开的“和”字,又因为“和”有连接并列事物的意义,所以选用一个“含有丁字”的亭和一个表示“松开”的离间词“松”。
2。完整小结构与分散大结构的关系。
例如:“香”的完整小结构“日”与分散大结构“阳”的关系。
运用:阳关南舍秋灯暗。
注解:缘于相中底字的合体“阳”字,关合上一个“关”字,使地名“阳关”呼之即出,因“秋灯暗”使秋灯便化成“禾、丁”。
3。分散小结构与完整大结构的关系。
例如:分散小结构“杏、呆、束”与完整大结构“香”的关系。
运用:帘动院东白嫩心。
注解:“春风摇动,情窦初开”的造面是作者发现这“嫩心”为“束”,并通过变化词“动”来摇动“白、束”字,加之“帘”象形为“丁”字。所以,风动,帘动,心也动。
4。分散小结构与分散大结构的关系。
例如:分散小结构“杏、呆、束”与分散大结构“和”的关系。
运用:东防西打调和日。(停打都东和解日)
注解:调和谈判之日双方也处在“东防西打”的状态之中,边“防”边“打”消纳了“ 阝 、丁”两部,加之将“和”字调开,日字阳企。
5。完整小结构与分散小结构的关系。
例如:完整小结构“口”或“木”与分散小结构“杏、呆、束”的关系。
运用:阶前杏落别白丁。
注解:作者发现底字“阿香”包含分散小结构“杏”字,由分散子体“白”凑合成词“白丁”,运用离间词“别”表示需将“杏、白”别开,这可谓“别”开生面。
6。完整大结构与分散大结构的关系。
例如:完整大结构“阿”或“香”与分散大结构“阳、柯、何、柏、仃、队”的关系。
运用:残月疏柯映阶前。
注解:汉字的结构就象“交织的枝柯”一样的复杂,难于下手,不过如果把枝“柯”“疏”开为“木、可”,谜眼自现;残月可象形为“ 丿 ”,这面句使人想起唐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
运用:阳关一别人何归。(分队一离何日归)
注解: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道出了许多人间离别之情,成了千古绝唱,离别“阳关”西向而行,可是见不到一个“故人”,人忧心重重,不知何时才能回归啊!
运用: 残阳秋雨亭台下。
注解:作者从“阳”处插入,探得“残阳”,联想到令人伤感的“秋雨”(秋雨无火为禾),再加上处所“亭台下”,一幅“冷雨残景”图跃然纸上。
通过上面关系的分析我们可以应用“等式”把“关系”加减化,例如:1。底字=大结构—小结构+小结构。2。底字=小结构+小结构-大结构。等等。这种简单化的等式思维的形成、培养有利于谜作者容易发现谜眼。这种“结构等式关系”是离合法运用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词味谜”方面的运用尤见其作用,所以,掌握和运用“结构等式关系”,为开拓离合谜创作的新空间奠定基础。
六。离合的基础工具。
古人道:“欲善其事,须先利其器。”也就是说要做好事情,首先要有好的工具,要不然是难把事情做好的。一件巧夺天工的雕塑极品的问世也离不开雕塑家手中的工具,试想如果雕塑家没有好的工具能完成他的作品吗?同样制作离合谜也需要基础工具,有了基础工具才能离合得有序而巧妙,关映得无痕而灵通。常用的离合基础工具有:离合词、关联词、舍弃词、方位词、变化词等等,笔者力求将所有涉及的相关词罗列出来,但是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可能有遗漏。
(一)离间词:表示分离、间开意思的词。常用的离间词有:分、裂、离、别、切、开、判、断、松、疏、解、拆、散、决、穿、破、张等字。
离间词的运用:1。离间词+合体。例如:来日破魏靠子龙(猜电影名:香魂女,斯人作)其中“破”是离间词,“魏”是合体(由禾、女、鬼组成)。铺张祝宴悬灯早(猜歌星:容祖儿,一木作)其中“张”是离间词,“祝”是合体(由 口儿组成)。2。合体+离间词。例如:天晚唇香别后村(猜中药名:知时木,一木作)其中“香”是合体,“别”是离间词。松衣解带夜三更(猜泊人:李衮,一木作)其中“松”是合体,“衣”是分散子体,“解”是离间词。
(二)关联词:表示汉字之间的粘合或来自不同汉字的部位组合的词。常用的关联词有:记、载、累、容、纳、并、依、靠、进、就、近、书、写、接、借、结、系、别、牵、嵌、同、统、共、存、来、见、多、有、与、安、会、汇、率、归、聚、继、续、封、逢、遇、到、致、至、达、入、如、关、连、联、和、加、合、将、带、领、拢、抵、拥、把、抱、收、守、定、处、录、编、及、积、融、迎、应、映、照、拼、凑、向、画、粘、贴、寄、挂、招、笼、罩、引、长、产、生、缠、嵌、镶、陪、配、伴、放、置、设、围、绕、盘、攀、附、着、制、装、套、陈、列、镇、摆、布、占、展、随、垂、组、织、需、要、用等字。
一般地说关联词较多其运用也没有什么限制,放在前前后后都可以。
关联词的运用:1。士抵关前拥吕布(猜字:喜,一木作)其中“抵、拥、布”是关联词,2。多加关照易安置(猜当代人:李清,一木作)其中竟然用了四个关联词:“多、加、关、置”。
(三)舍弃词:表示舍去、消除意思的词。常用的舍弃词有:舍、去、行、走、送、出、谢、遣、飞、流、尽、弃、没、少、减、销、消、除、空、虚、无、藏、匿、隐、绝、失、减、抛、损、花、鲜、寡、杜、辞、欠、掩、清、光、灭、遗、亡、逝、了、否、节、省、略等字。
舍弃词的运用:1。舍弃词后置。时别佳人花未开(猜法律词:查封,一木作)其中的“花”便是舍弃词,意谓佳之人花掉。2。舍弃词前置。二月西楼花半放(猜字一:嫩,一木作)其中的“花”又是舍弃词,意谓花掉“半”个“放”字余下“文”字旁。若此谜面改为:二月东楼花半放(猜字一:嫩,一木作),同样的谜底,只不过谜面改了一字:“西”变成“东”,可是已把原来的“舍弃词前置”变成“舍弃词后置”了,意谓将“楼”之东部“花”掉余下“木”字。
(四)方位词。表示方位的词和表示相互位置关系的词。常用的方位词有:东、南、西、北、中、上、下、左、右、里、外、前、后、头、顶、初、先、早、边、半、畔、旁、端、尖、高、低、底、末、根、晚、迟、尾、心、内等字。
方位词的运用:1。方位词后置。寒天老泪樽前月。(猜泊人:宋清,一木作)其中“前”是方位词放在“寒天老泪樽”之后。山风水景画雾中(猜三国人:刘备,江风作)其中“中”是方位词,放在“山风水景画雾”的后面。2。方位词前置。离别白头再折枝(猜五金词:焊条,一木作)其中方位词(头)前置在“再”字之前,这种前置是“倒装”的体现,即“头再”应倒成“再头”,再之头取“一”字。3。高天花色画中影(猜养殖词:鱼苗,一木作)其中“高”是方位词前置,指取“天花色”三字的高端,“中”是方位词后置,指取“画”字的中间。
其中有些方位词表示不明,如边、半、畔、旁、端等,那到底是“上半”还是“下半”?是“左半”还是“右半”?有些作者将“半”字放在谜面的中间,其中扣法有的用“方位词前置”,有的用“方位词后置”;有的用“上半或下半”,有的用“左半或右半”。如果一则灯谜同时运用上面的几种方式,那么会给人一种杂乱的感觉,笔者认为还是“划一”为佳。
(五)变化词:表示变动、更改意思的词。常用的变化词有:变、化、更、改、调、动、易、乱、换、迁、移、转等字。
变化词的运用:1。变化词后置:书罢转临山水画(猜电视剧:法眼,一木作)其中“转”是变化词,放在“罢”后面。2。变化词前置。全盘上调兑现能有几多(猜泊号:船火儿,一木作)其中“调”是变化词,放在“兑”前面。
(六)离间词、关联词、舍弃词、方位词、变化词有时单独使用,有时二个或二个以上混合使用。例如:1。松衣解带夜三更(猜泊人:李衮,一木作)其中解是离间词,带是关联词。2。十分适口无意中(猜泊人:时迁,一木作)其中无是舍弃词,中是方位词。3。被迫改用百分制(猜泊人:时迁,一木作)其中“被用制”是关联词,改是变化词。4。白带过多正需调(猜泊人:时迁,一木作)其中“带多需”是关联词,调是变化词。5。西装一套穿旧了(猜地名:酉阳,汪寿林作)其中穿是离间词,装套是关联词。
一个字或词的前后加上“离间词、关联词、舍弃词、方位词、变化词”等的配设方式思维往往是创作开始的突破口,选得好,配得佳是创作成功的关键。
(七)仿似词:表示相仿、近似的意思的词。常用的仿似词有:仿、近、似、如、象、同、类、般、好象、恰如等。
仿似词运用:可以将两个形态相近的汉字联系在一起,可以进行顶换。譬如底字可以在谜面用“一个仿似词+底字的形近字”代入。例如:1、恰似辽东新月影(猜字一:透,一木作)“透”字里面包含一个“恰似辽”字,所以,只有通过“仿似词”---恰似的运用,才能把底字的内部小结构与谜面“辽”字建立一种对应关系。
(八)形近词:和一个汉字的内部小结构相同或整体形态近似的一些字。例如1。和“虎”相近似的汉字有:虚、虏、虑、虔、虞、虐等,2。和“磨”相近似的汉字有:魔、摩、麽、靡、糜、縻、麾、麋等。
形近词的运用:因为“形近词”组都有其相同的结构和不同的结构,所以“形近词”组中的每两个字可以替换。形近字替换是许多离合谜联想思维的切人点。“同结构联想法”是一种传统的制谜方法,下面我们举例说明之,假定谜底是:宋清(泊人),将其分成“ 宀 木 氵 一土月”六部且位于其它汉字的“左、上”部的,六部对应的同结构汉字如表(未能全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宀 寒 家 客 定 寄 宿 宫 室 官 塞 守 察 安 宴 容 宵 害 宽 灾 宅 赛 密 寇 牢
木 梅 楼 枕 枯 松 札 朴 校 榭 杯 桥 槛 梓 桂 横 机 樽 村 植 枝 构 标 格 树
氵 江 深 泣 泪 酒 法 液 涉 漏 沉 涧 满 沾 漠 湿 洒 汗 汉 淡 润 流 汇 池 溢
一 云 雨 更 玉 下 天 石 元 无 五 夏 丁 死 工 面 王 西 不 开 严 牙 可 三 正
土 城 墙 老 境 场 埃 塔 坟 坑 坛 坏 幸 坡 埋 域 垓 埠 堆 坍 塌 堤 塘 增 坦
月 胜 腰 腮 脸 腔 脱 服 肠 肥 腾 脆 脚 脉 朕 脏 腊 胆 肚 胸 脑 肝 脏 胀 股
通过各个“同结构汉字”的调配关合并运用“独脚虎”成谜:
1、 腊梅寒雨湿坟前, 2、 元宵胜境江楼前, 3、 画家老酒腊梅前, 4、月寒云淡城楼前,
5、 月沉塞下校场前, 6、 石老海枯守朕前, 7、朕幸深宫玉枕前, 8、雨寒腮湿柳堤前,
9、 腊梅开满老家前,10、村老天寒服法前, 11、 月沉云密老松前、 12、月满西堤宿枕前,
13、月下枯容泣塔前,14、石寒坟湿腊梅前, 15、玉容酒胆老梅前, 16、月沉平寇格壕前,
17、老酒枯肠寒雨前,18、月云老客酒楼前, 19、月寒石老泣桥头, 20、玉腰老泪守楼头,
21、深宫玉枕墙头月,22、 更深楼老塞前月,23、柳堤石室江头月, 24、寒天老泪樽前月,
25、老松寒石涧前月,26、江城玉宇楼前月, 27、石寒柳老江头月, 28、柳堤石涧家前月,
29、石湖宅老村前月,30、江宽榭老夏初月, 31、泪干容老楼前月, 32、西湖柳密堤前月,
33、酒楼开宴城头月,34、老榭开演宫前月, 35、天涯老客杯前月, 36、堤平柳密江头月,
37、面枯容老酒前月,38 、老家江夏村前月,
七。离合的成谜程序。
离合的成谜程序是指用离合方法来制作灯谜的过程和具体步骤。谢会心居士在《评注灯虎辨类》中道:“增损离合之谜,盖推乎天然之理,假人力而造具法门。其运法:或由题面挑剔,以叫明谜底,或从底句出纳,以照应谜面。随机宜,神变化。量度经营,有如裁绫集锦之妙,可知先民矩 。实具良工苦心。”由此可见,离合成谜有两个程序:
(一)面到底的创作程序。即由现成的谜面通过离合的方法配到谜底。例如:“男儿本自重横行”(猜唐诗人:李白,蔡民荣作)谜面出自唐朝诗人高适的边塞名诗《燕歌行》之句。其中“男儿”扣“子”,“本自”各“行”(行是舍弃词)走“一横”而成。这种程序比较少见,故不多论。
(二)通过对谜底的分拆然后调配构造谜面,是主要创作程序,一般由析字、造意两个步骤。下面我们以“同底同作者不同结果”和“同底不同作者不同结果”为例来分析离合的成谜程序。
1。阁里花开香四时(猜小说:白门柳,一木作)
2。秦末四时离乱间(猜小说:白门柳,一木作)
3。标题《进学解》(猜小食:粽子,一木作)
4。蛾眉待字更标致(猜小食:粽子,一木作)
5。教学改革标准化(猜小食:粽子,江风作)
6。小生一别学未成(猜小食:粽子,一木作)
7。开学示范树先进(猜小食:粽子,一木作)
8。开来八字断添丁?(猜小食:粽子,一木作)
9。方开檠下悬壶心(猜泊人:宋万,一木作)
10。欲松香带心方乱(猜泊人:宋万,一木作)
11。全兴改革上金榜(猜泊人:宋万,一木作)
12。上元闺里更风流(猜古医家:汪琥,一木作)
13。公明张横打虎将(猜古医家:汪琥,一木作)
14。仲谋折戈江东口(猜文书词:格式,一木作)
15。轻风新月栏杆畔,夏日蜻蜓花瓣旁。(猜五金词:氩弧焊,一木作)
16。秦南京北夏初景,夜半栊明西舍香。(猜女明星:李宇春,一木作)
17。向晚初凉花半散,芳心但见亭中空。(猜潮剧名:景得高,一木作)
18。大将汉升向北横抵,云长直入破东南,吓得草寇下逃,人散城半空。(猜电视剧:尘埃落定,一木作)
19。天台花初放,新月高窗下,人依香闺里,离别长叹,泪先垂,相去向东南。(猜电视剧:尘埃落定,一木作)
20。后院花容,长亭别夫,乘辇心离去,小住,安宁否?已成人走城空,三更清光在,忆前缘,欲断肠。(猜电影演员:陈怡蓉,一木作)
例1。以“闺阁”和“花香”为创作对象,使人读之有如入兰桂之室的感觉,然谜作者探得大结构“白门柳”含有合体“香”字并以此为切入点粘上离间词“开”;运用“形近字联想思维”从“门”想到:阁、问、闻、阌、间、闪、闾、闲、阔等字,当选中包含“门”的字且这个字表示“地点”时自然会考虑“阁、闾”,又因为香花要开放与闺阁的联系更贴切,故选“阁”字,配上舍弃词“花”(花掉),另外,柳的右侧用“四时”(兔时)替换。谜作者就是这样挖空心思地左调右配,力求不偏离“娇容伴读,绮阁添香”的情感基调。
例2。一幅以反映秦末农民起义为主题的《秦末乱世图》与以描写女性柳如是的人生命运悲剧为内容的《白门柳》形成一种强烈的感觉反差,其实这种反差缘于作者发现底字“白门柳”大结构隐藏分散的“间禾”两字,禾刚好朝代“秦”的末部,秦末正好是“群雄并起”的时代,战乱纷纷。于是谜作者的脑海中突然涌出:秦末离乱,恰好将“离乱”变为“离间词”与“间”字配合,底字“柳”的后部以“四时”(兔时)代入完成创作。
例3。能将美味可口的小食“粽子”与古代名篇《进学解》连在一起已令人遐思,灯谜那种将“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凑在一起的“感觉反差”表现得淋漓尽致。谜作者通过观察发现底字“粽子”与“标、学”之间的结构关系,用关联词“题、进”和离间词“解”进行粘合。制谜之关键在于:能从“标”字联想到“标题”一词,能从“学”字进行巧“进”妙“解”后连成古代名篇《进学解》。所以,制谜的巧妙常在于作者的谜外功夫。
例4。对于“秀色可餐”一词以前也许你不太信,现在谜作者终于在“粽子”里藏了一个“标致”的“待字”闺中的“蛾眉”,哦,真的秀色可餐了,谜的意趣便强烈地冲击读者的心扉。原来谜作者发现底字含有一个合体“字”和一个完整子体“标”,配上关联词“待、致”和变化词“更”(原为“更加”现变为“变更”),再以“蛾眉”消纳“ ”。可见“关联词的配合”是作者创新能力的体现,要不然何来“标致”和“待字”二词的凸现,所以说调配技巧是创作的基础。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水到渠成,灵感触动,呼之即出。
例5。在宣传“教学标准化”的新理念,通过教育改革,使教育工作朝着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其实作者通过“结构重组”思维发现底字“粽子”可以重组为“学标”,再用变化词“改革”和“化”,关联词“教”和“准”。制谜的窍门在于:“结构的交叉重组”方式的正确使用,而斯谜的奇异处还在于作者将“教学”之“教”和“标准”之“准”别解为“使之”和“准是”。“运用之妙,存呼一心”,词性的转化,词义的别解的自如运用乃作者创作能力的表露。
例6。“粽子”里不但有“娥眉”而且还有“小生”,因为作者发现“粽”字有一个小结构“小”字与关联词“生”可合成“小生”,“粽子”还包藏分散的小结构“学”和“未”字,再配上离间词“别”字和关联词“成”便可完成此谜。制谜的要诀在于:如何分析“粽子”和“学未”的结构关系。因为分散的“学未”加上“小”字和“一”字便可包成“粽子”。所以说“结构关系”是离合谜的“重中之重”,“结构关系”是通往“离合”神奇宫殿的“入场券”。
例7。这有点“教学成果展”的口号。作者全然不顾“粽子”的可口风味,将句面炼成一句有关“行动与目的”的教学思想,即“开学示范”是行动,“树先进”是目的,这可显“示”出作者的“学”问,将“开学”这一时间语变成“把学字分开”,“范”和“进”变为关联词。此谜的“开学”和“树先进”是老套路,其独特处在于作者挖掘出一个谜眼:示范,使融入新的变化,也是巧配关联词的“示范”啊!
例8。求子心切的夫妇和灵机妙算的先生的神态谜作者通过一“开”一“断”刻划得栩栩如生。看来要制好离合谜需探“底”(底字的形态结构)测“字”,要不然怎么知道这“粽子”里还有“八字”学问,原来作者发现底字隐匿着一个完整子体“丁”和二个分散子体“八、来”及一个合体“字”。此谜在字的分析方面比以上其它各则更进一步,将底字“粽”的小结构“示”字分成“一丁八”三部,于是便呼出“八字”来,而一“开”一“断”离间词的切人和关联词“添”的添加使之呼应自如。
例9。一位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大医风范跃然纸上,你看:寒风凛冽的严冬深夜灯檠下一位白发苍苍的中医大夫正在伏案开方施治。作者是刻意通过对医师扶危济困的精神的渲染来转移猜者的注意力,使其对底字的分拆得到隐瞒,其实,作者发现底字藏有一个分散的子体“方”字,又运用“同结构替换法”从“ 冖 、 木”联想到“壶、檠”,从而探得“檠下、悬壶”两词,最后用一“开”一“悬”起到“离间”和“关联”作用。
例10。“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为何义骨侠气的好汉——宋万能与香艳的少妇联系在一起呢?作者看出底字结构的端倪:藏着一个分散的合体“方”,“宋”字的中部跟“带”字的中部相同;“宋”字的下部又跟“香”字的中部相同,这是“同结构替换联想思维”对创作引导结果。最后配上离间词“松”和方位词“心”及变化词“乱”。
例11。你看一下:梁山好汉“宋万”当然也排在“金榜”里面啦。原来谜作者发现“宋万”这两字的分散结构可以熔入“金榜”两字的结构之中,也就说“金榜”包含了“宋万”和需要改革变化的“全兴”(指结构的改革变化),其结构变化等式是:宋万+全兴=金榜,或是:宋万=金榜-全兴,所以,寻找“大结构与小结构”的关系是此谜的关键。
例12。余在此之前特为古医家“汪琥”制过几则灯谜,今将底字分成:“ 一土,一土虎”六部,两个“土”字可以合成“圭”字,受“大结构与小结构关系”联想思维的影响会自然地联想到“圭”的大结构:硅、桂、闺、鲑、蛙、哇、娃、洼等字,刚好是“闺”之中部,而两个“一”刚好是“元”之上部,再通过会意法将“三点水”用“流”表示,“虎”代为“风”(易经道:虎从风)。此谜最动人之处是:更(谜面意:更加,音: )字由“关联词”变为“离间词”(意为:变更)。
例13。将梁山水泊一百零八好汉中的“宋江(字公明)、张横、李忠(号打虎将)”排在一起,却用“一字一名一号”与谜底对应,缘于作者把底字“汪琥”分成:江一,十二虎。其中“张”和“将”变成关联词,“江”以“公明”代入,“十二”为一“打”。“一”通过“横”字表示,虎阳企。此谜的要害部位是一“张”一“将”的别解,“张”是“张开”不是“姓氏”,“将”是动词(率领)不是名词(将领)。
例14。要不是此谜放在这“离合谜群”中,你定会被谜面所表述的人物——孙仲谋和地点——江东口所迷惑,因为作者想用“人物、事情、地点”的有机联结以此来引人入“典”,其实,这是“骗面”,即所谓“无典化有典”,本来谜底“格式”两字无典可谈,但作者发现大结构里有:完整子体“权”踏实为人物——三国鼎立时代的吴主“孙仲谋”;分散的子体“戈”,配上离间词“折”;另消纳“工”部,通过“同结构联想思维”可得预选“字组”:红、江、缸、杠、肛、功、攻、贡、巩、汞等,当与三国地名连在一起时便锁定“江东”。
例15。谜作者极力想用一“夜情”一“日景”来干扰猜谜者的视线,通过“轻风、新月、栏杆、夏日、蜻蜓、花瓣”六个对象来创作,其实作者发现谜底隐藏“弓、亚、干”三个小结构,可以通过前人约定俗成的象形对应:“新月”如“弓”;“栏杆”似“亚”;“蜻蜓”象“干”。因为“风是气所动”,所以用“轻风”代替“气”,用“夏”顶替“火”,“日”阳企,此谜的重要环节是如何消纳“瓜”字,最后作者还是运用“同结构替换”思维联想到:瓣字,然后将“瓣”两旁花掉。
例16。超级女声“李宇春”是经特殊包装、炒作出来的明星,超级女声的青春活力气息却不打乱作者的思路,因为作者已发现底字“宇”可以分成“宁一”,宁是“南京”的简称,于是在其前后加上“秦”(秦和底字春是形近字)和“北”,变成“秦南、京北”两个地名,把“南京”嵌入其中,“北”是前置方位词,给它配上“夏”字,倒装为“夏之北”取“一”,与“宁”合为“宇”,再添“初景”为“日”与“秦之前部”合为“春”字;谜作者运用“韵谜”,在上句消纳了谜底两字:宇春,还余面句“秦”的下部和底字“李”字未给造设,作者用“夜半”代替“子”字,为取得“木”字和消除“秦之下部”,所以不得不粘上“栊明”的西部,最后舍弃“香”字,这样谜面下句变为“夜半、栊明、西舍香”主谓组合的并列句式,“舍”从名词(房子)变成动词(舍弃)。
例17。谜面好象把人们带进古代戏剧故事情节里:人——相公小姐,地——花丛亭边,时——秋夜黄昏,情依旧——芳心但见,景已变——夜花半散、亭榭空寂。谜之迷,缘于斯。欲造谜,设迷言。作者自“得”其趣,即造迷言。因为对谜底运用“错位提字法”可发现:“得”字隐藏“但丁”和一个分散的“向”字及一个少写掉中间的“亭”字。再运用“同结构联想法”可为谜面粘上“晚、凉”。配上方位词“初”,舍弃词“花、空”,离间词“散”,关联词“见”。
例18。谜作者经一番观察分析结构之后将底字分成:“小土云 一大 汉 口 下人”十四部,这种分拆是因为作者发现底字内部结构隐藏《三国演义》中大将黄忠的字-汉升在其中,因为底字“落”的中部刚好是“汉”和“升的北部”,这就是玄机,因此思维再往三国人物想,又发现猛将关羽的字-云长也在底字“埃”之中,如果“云”加一“直”,那么便是从“埃”字提取的“合体”,通过“大结构与小结构的关系”从“埃”提取“大”,通过“同结构思维联想”将底字“尘”与“东”连在一起;底字“落定”藏有分散子体“吓”,运用“同结构替换”可以寻觅到:草、寇、城,如果将其下部逃掉剩下“ 、 ”,将“城”半边空掉剩下“土”。
例19。走出《三国演义》故事的时空隧道,作者不想在“刀光剑影”中徘徊,创作意图急转弯,投入“天台花放,高窗月明,香闺人依,叹别泪垂”的情怀之中,这也与谜底“尘埃落定”一点没有联系,灯谜的奇妙就在于能把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突然融在一起啦!但是,仍然离不开常规的创作途径:先将底字分成“小、圭、 、 、天、 、 、 、叹、 、下、人”十二部;然后挖出分散子体“圭、叹”,从而联想到“香闺里、长叹”两个词;再通过“同结构替换思维”寻觅到:台、花、窗、泪、东,也相应地组成词:台花初放、高窗、泪先垂(泪和先垂断开)、东南;加之“天、下、人”阳企;新月象形为“ ”;配上关联词“放、依、长、向”和离间词“离、别”;于是“天台花初放,新月高窗下,人依香闺里,离别长叹,泪先垂,向东南”便呼之即出,但因“香”多了“木”,“泪”多了“目”,合起来多了“相”字,需要把它“叫出”,所以配上舍弃词“去”。
例20。似有“词味”的谜面在描写这样的情景:惜别的亲情——花容长亭别夫,丈夫牵挂自问;战乱的残景——人走城空,只有清光;追忆的悲景——回首往事,泪落肠断。全个谜面用了“三十五个”汉字来消纳谜底的“八部”(将“陈”分成三部,将“怡”分成三部,将“蓉”分成二部),其实这是典型的“无中生有”做法,即是通过“结构增生法”在原来的结构的基础上增加“新的结构”,然后在面句的后部进行“减肥”。如果要创作好“词味谜”需要对这个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因为只有具备这种创作技能,才能把“词味谜”的谜面扩大化、复杂化。其实,一切的谜面“意境”皆因谜底的结构关系而变化,作者正是从底字的结构开始,通过“同结构替换思维”从“陈”联想到“院、 、小”;从“怡”联想到“忆、亭、去”;那么“院”后“花掉”余下“ ”和“容”阳企构成“后院花容”;用关联词“长、别(别上)”“呼出”亭和夫;用关联词“乘”和离间词“离”调出“ 心”和“去”;用关联词“住、安”和舍弃词“否”造成“小住,安宁否(叫出亭中之宁字)”;为“叫掉”前面的“夫之人”和“去之土”需加“成”字造意出“已成人走城空”;为“叫掉”前面“亭之一”和“夫之二”造出“三更(变更)清光(清掉)在”;用关联词“缘、欲”粘贴出“忆前缘,欲断肠(草名)”。
上面通过对二十个谜例的分析,把离合谜的创作过程基本情况展示出来,离合谜的创作说难也不难,说易也不易,关键在于谜作者首先要具备“灵性和学识”等谜外功夫,因为如果没有“灵性和学识”即使碰到“好的材料”你也会与它擦肩而过,捕捉不到灵感,所以创作离合谜也要求作者本身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养分的“储蓄额”,否则,无法创造出精品。当然,有了“灵性和学识”,还需要一定的技巧,懂得谜法,还需具有熟练自如地运用“汉字的结构关系”和“离合的基础工具”的能力。
5 回复 | 直到 2024-04-27 14:12 添加回复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回复

登录 发表 or 还没有账号?去 注册

欢迎加入辽宁灯谜

现在注册 已注册请 登入

微信公众号

辽宁灯谜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