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lf

辽宁灯谜  ›  商灯絮语

灯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张玲娣 莫志刚)

By wolf •  2023-05-16 20:19:02 •  220次点击

【摘要】灯谜作为祖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其历史悠久,且具有知识、趣味、教化三大功能。发挥灯谜传统文化的优势,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灯谜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是灯谜进校园的愿望。我们在教学的实践中,总结了“趣、猜、评”的三字教学理念,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灯谜;传统文化;趣 ;猜 ;评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必须多样化,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采取游戏、课本剧、歌谣、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1] 灯谜是借以汉语文字作为载体的微型文化艺术。它所具备的语法、语言、修辞、逻辑等与语文是何等的合拍,唯独它的“别解”功能与语文有明显不同,则显示出趣味无穷,生气勃勃的特点。何谓“别解”?“别解”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汉字一字多音、一字多义的特点,以文字的歧义进行解释,使谜面和谜底得到扣合。它是灯谜的重要特点和要素,被称为“灯谜的灵魂”,即“别解方成谜”“谜贵在别解”。具体分为三种,即谜面别解、谜底别解和谜面谜底双别解等形式。俗话说,要想猜好灯谜、学会创作灯谜就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获得妙趣横生的体验。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尝试和探索。在具体实践中我们紧紧把握三个字:趣、猜、评。

讲究策略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灯谜艺术的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讲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灯谜兴趣至关重要,不容忽视。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虽然朝着抽象思维方向发展,但形象思维仍是处于主导的地位,他们对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特别是那些具有鲜明的艺术形象、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绚丽的民间色彩的作品尤能摄住他们的心灵。因此,我们以“趣”为基准,以四个“开始”为抓手,贯穿整个灯谜教育过程。

 

 

1.从简单易学开始

“传统文化是厚重而凝炼的,往往在精巧的篇章中蕴含丰富的哲理与情感。而小学生年龄尚幼,心智发展不成熟,人生体验几近空白,诠释、理解传统文化的内蕴存在一定困难”[2] 灯谜艺术虽为小众,但其历史悠久,理论系统。作为小学生的知识储备狭窄,思维能力浅显,故切不可急于求成,灯谜教育只能从最基础且有趣味的起步。

谜例:

太平洋 (浙江地名一)  宁海

风平浪静 (浙江地名一) 宁波

从以上两则谜例来看,小学生在语文教育中,在已经学习和掌握的汉语知识完全能理解。同时,对灯谜的“别解”功能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只有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体味出谜的“趣”,才能引导学生对谜的追求。

 

2.从日常生活切入

灯谜创作的题材十分广泛,但是不能急于求成。我们采取从学生周边、近处着手,把老师和学生的姓名和校园用语创作成灯谜,在灯谜课堂上循循善诱,提供给学生猜射,让学生似曾相识,具有亲切感。

浙江省湖州市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域内有众多的名胜古迹、中华老字号。

“才知道这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 (湖州老字号一)  周生记

此谜采用纯会意法。谜面取自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中歌词;谜底别解为:周边的学生都记得老师。使学生更加体会到老师的崇高,更加应该得到尊重。“实际上,哪怕是一则纯粹表现游戏性的儿童文学作品,也带有一定的教育性——对孩子来说,儿童文学作品中洋溢的那种游戏的自由和想象的力量,本身也是一种心灵的教育和培养”。[3] 

 

鼓声声声百里传 (湖州老字号一) 震远同

此谜亦采用纯会意法。“鼓声声声”示意“震”,“ 百里传”别解为“远同”(同,旧时百里为一同)。通过学谜,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又对汉字有更深的认知。

 

3.从课文内容着手

传统灯谜进校园的目的是利用灯谜的特殊功能,辅助和促进学校项目化管理,使同步的语文教育能进一步吸收、消化。

如四年级(下)中有一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 ,以谜促学,同步作谜:

冠军奖牌归中国 (浙江城市一) 金华   

此谜采用会意法和借代法。“冠军奖牌” 是“金” 牌,“中国” 又简称“华”,得出谜底“金华” 。

对君无不知 (浙江名胜一) 双龙洞  

此谜采用会意别解法。“对” 别解为“一对” ,扣出“双” ;“君”别解为“君主” ,扣出皇帝君主的象征“龙”;“无不知” ,意为“洞”悉,得出谜底“双龙洞”。[4] 用灯谜渗透到同步课文,使学生既有趣味,又增强了记忆,减轻了学习压力。

 

4.从象形灯谜玩起

象形法,与会意法相比,相对可以不考虑谜底文字的意义,而发挥丰富的想像力。“它具有活泼玲珑,能直接给读者(猜众)画面享受和动感”。[5] 

 

“折得柳条穿白鱼” (字一)卜

【注】:谜面见元·乃贤《月湖竹枝词四首》

“闲闻啄木鸟” (字一)卜

【注】:谜面见宋·魏野《冬日书事》

“升高不知回,竟作粘壁枯” (字一)卜

【注】:谜面见宋·苏轼《蜗牛》

 

艺术创作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认真、细致地观察周边的事与物,将观察到的题材,经过灯谜创作,然后供学生体味、欣赏。三则字谜谜底相同,而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产生的画面也不同,分别描绘出“孩提垂钓”、“啄木鸟除虫”和“蜗牛爬墙”。从而使学生扩大视野,丰富想象力。

“鱼虾泼泼初出网” (字一) 心

【注】:谜面见元·萨都剌《初夏淮安道中》。

“流急不成圆” (字一) 心

【注】:谜面见南朝·萧绎《望江中月影》。

 

同样,通过不同视角,将两则相同的底材,折射出不同的意境。前者为“欢快捕鱼、虾”,后者为“流中月影”。除了让学生玩谜之外,又能吸引学生习读古诗的欲望。

 

循循善诱,让学生渐进入门,“灯谜猜射”是灯谜艺术传播和交流中的重要环节。经过一段时间的基础教育,学生们听谜兴奋,跃跃欲试。灯谜的娱乐趣味性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极大吸引力,由此产生心灵上的欢快感,致使他们好奇、好想、好问、好胜,这是初步入门的有利转化时机。

 

1.课堂猜

 

课堂猜首先是利用同步课文作为创作题材,既能激发学生的猜谜积极性,又能调节课堂气氛,还能促进消化课文。在课堂设立“灯谜角”,每堂课中适当按排猜射训练环节,且留几则谜回家后抽空和爸爸妈妈讨论、猜射,中鹄者同样给予奖励;猜射实行积分制,由灯谜指导老师收集、公布。这样操作,让语文学习借助灯谜延升到家庭,有利于营造书香家庭。

2.节日猜

 

凡遇节日或重要活动,校园内布置灯谜走廊,欢迎全校老师和学生踊跃参加,同时邀请学生家长参与活动,相应得到他们支持;灯谜指导老师现场讲解,活跃活动气氛。学校入口处设立“灯谜猜射台”,积分高的颁发优秀射手纪念章。当感性意象材料储存于记忆中,审美活动则能调动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判断推理、重新组合。在具体的猜射过程中,灯谜指导老师耐心细致地启发学生,注意谜中的词性变化,如何找出方位字,怎样辨别抱合词,巧妙地确认谜底中的“谜眼”,体味灯谜别解前后的差别和不同。通过反复、多次的猜射训练,使学生领略到汉语、汉字的变化无穷和魅力,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提高了素养,为更好地学习语文作了铺垫。

 

 

3.电控猜

学校还组织灯谜“小虎队”积极参加市里的猜射活动,使学生得到了社会锻炼。自2017年至今,学校成功举办了四届“湖州市少儿灯谜大赛”,学校文虎社的队员借助信息技术进行电控分组竞猜。这样的电竞抢答,既改变了猜谜形式,又提高了猜谜速度,小学生很喜欢。连续四届少儿灯谜大赛受到了教委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首肯。

 

“评”指语文教学评价,它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评价可以是阶段性总结,也是一种教学手段。在灯谜融入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运用,又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形式,以评促教。

 

1.学生自评

根据自主性与发展性策略,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教育目标,学会自我评价,评价自身的学习状态,在进行学习与情绪的自我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状态的自我调控。例如,在开学初三年级开展的《小灯谜 大世界》综合实践活动中,全体成员围绕“如何让更多的人爱上灯谜”的问题,从方案的拟定——分组分工——查找资料——调查采访——制谜成册——设计图纸——制作灯笼——举办元宵猜谜会——撰写实践报告,学生都亲身参与,自我评价与总结。学生发现问题及时请教老师,查阅资料。在研究实践活动中,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提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互评

根据合作性评价的原则,老师设计愉快的互评方式,创设宽松的互评氛围,营造自由的互评空间。比如“课前三分钟赏谜”,在学杜甫的《绝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前,让学生猜谜赏谜:

“什么水面共白头嘞” (打七夕动物一)

谜底:鸳鸯。 

 

谜面取自电影《刘三姐》中插曲《心想唱歌就唱歌》歌词。本谜采用问答法,歌词的下句:鸳鸯水面共白头。这样击出谜底“鸳鸯”亦自然流畅,顺理成章。如此,既增加了电影知识,又达到了教学效果。在灯谜的小天地里,让学生在相互评价中,发生思维的碰撞和有效的交流,更能提高学生共同学习的兴趣。

 

3.老师点评

根据学生学习的状态,教师要及时给予点评,点评的方式可以是书面交流评价,也可以是口头评价。学生自创灯谜学形声字,或者根据课文内容作谜加深记忆等,老师应及时肯定表扬,并对学生自创灯谜进行点评和修改,也可以在他们的作业中留下书面的评价。同时,每个学生撰写作文——《我和灯谜》。这样,让学生在作谜、猜谜、赏谜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妙。通过老师点评,评出学生对灯谜的兴趣,评出学生的自信心,评出学生学谜和学语文的成就感。

 

结束

我们的教学实践证明,语文教学中融入灯谜活动,有利于学生知识积累、文化积淀,有利于语言学习、文言文一字多义的掌握,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更能达到提升语文学习能力的效果。语文老师不妨试试。

 

参考文献:

[1]淘豆网 《浅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论文》

[2]金锄头文库《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3]方卫平 道客巴巴在线文档分享平台《论儿童文学与教育学》

[4]陈挺 《小学灯谜同步教程》 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

[5]莫志刚 《莫志刚灯谜作品集》 中州古籍出版社

0 回复 | 直到 2024-05-06 08:33 添加回复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回复

登录 发表 or 还没有账号?去 注册

欢迎加入辽宁灯谜

现在注册 已注册请 登入

微信公众号

辽宁灯谜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