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lf

辽宁灯谜  ›  谜人谜事

“谜”途不知返 “联”情愈渐浓——专访本溪谜联名家田...

By wolf •  2017-01-20 21:04:49 •  771次点击
记者:多年来,您制作了许多让人拍案叫绝的佳谜好联,为山城文坛增色添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怡情雅趣。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请您作客我们的《文化访谈》真是为我们这个栏目平添了年的喜庆与情趣。

您是怎样与谜语、楹联结缘的?这又给您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田德英:12岁时就喜欢上了谜语,这一喜爱伴随着我的一生。我生在黑龙江,读书在沈阳,受恩深处便是家,所以本溪就是我的家乡。

16岁时,我在沈阳二十中学读书,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太原街兰州商场门前,我遇到了当时的沈阳制谜大家,有“北派谜宗”之称的韦荣先先生正在搞灯谜会。我射中了谜底,得到了一支钢笔作为奖励,韦先生还夸我“小孩子不错!”这对我来说,是件不得了的事情。打那之后,我就经常和朋友去韦先生的茶馆猜谜、唠嗑,从此与谜结缘,伴此一生。

回想这六十多年来,我创作灯谜三万多条,收集整理灯谜,制成的卡片整整装了四大盒。现在想起来,我的人生与韦先生颇为相似,对灯谜无比热爱,不为名利扑身其中,乐在其中。

至于楹联,则是后来的事情了。1989年,我和孙承、赵福元等三、五知己同好,搞起了楹联收集与创作,并在同年举办了本溪首届迎新春征联大赛。我们几个人创作楹联四十条,分三期在《本溪日报》刊登,得到了众多山城联友的积极响应。我记得,颁奖会那天,一二百人挤满了会场。会上人家问我,你这联,上联写的是辽东,下联写的是辽西,究竟该挂在辽东,还是该挂在辽西呢?我一时兴起,回答道,“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作者究竟想把它挂在松树上,还是想把它放在石头上呢?台下顿时掌声雷动。时隔多年,直到今天这件事还常被联友们津津乐道,也算是山城联坛的一桩趣事吧。

说到影响,你看看我搜集整理的一盒盒、一箱箱的谜语卡片,一柜柜的楹联资料,这些对我来说,都是无比珍贵的。但比这些更珍贵的,是通过谜语、楹联,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真朋友。大家在一起吃茶喝酒,猜谜做对儿,其乐融融,真乃人生快事,这些美好的东西,都是无法量化的。

制作谜语、楹联,让我保持着敏捷的思维、健康的身心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我今年已经78岁了,可最近为了迎新春谜联活动,我忙得不亦乐乎,有时我竟忘记了自己的年龄,甚至忘记了我是谁。正是对谜语、楹联的钟情与痴爱,让我“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记者:谜语、楹联雅俗共赏,深受人们喜爱,但现代人却对其特点不甚了解。谜语和楹联有哪些文学特点和文化功能呢?

田德英:谜语和楹联都是国粹,而非单纯供人消遣娱乐的文字游戏。因为,这里包含和体现着中国人中庸和谐的哲学思想,以及对称辩证的审美情趣。

谜语有着曲折隐喻的语言特点。通过拐弯抹角、迂回曲折的语言,来暗示另一层的“言外之意”。古代君王听不得直言极谏,聪明的大臣们就用隐曲折回的方式给谏言,君王想纳谏时,当然看得懂;不想,就揣着明白装糊涂,君臣之间各不相怪,这也算是一种智慧吧。宋代以来,谜语在民间得到了极大发展,形成了今天中华谜语包罗万象,繁花似锦的局面。

中国很早就有新年挂桃符,驱鬼辟邪的传统。后来,人们在上面刻写趋吉避凶,表达美好愿望的句子,这便是春联的雏形。五代时期,后蜀皇帝孟昶写的“新年纳馀庆;佳节号长春”是中国春联的开山之作。

“文萃为诗,诗萃为联”可见楹联对语言精彩程度的要求之高。制作楹联要求作者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广博的知识,要精通语法、词汇、修辞和音韵。因为,楹联讲究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句式相应,上下联的不同位置,不能有重复字,节奏点上的平仄也要相互对应。其实,这些只是形式上的,楹联不但讲究“形对”,更要求“意联”。比如,“孙行者”对“祖冲之”看似形式工整,但二者在意境上却毫无关系,算不得好联。

当然,凡事也有例外。比如,窃国大盗袁世凯在万人唾骂中死去,时人写对儿“袁世凯死了,中国人们万岁”,上下句字数不等,形式上似有不妥,但却是好联!因为,作者用戏谑的写法,充分表达了国人对袁氏其人其事的鄙夷憎恨,极尽鞭挞讽刺之意。

无论是谜语还是楹联都有着鲜明的文化功用。首先,它们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今天人们依旧喜欢谜语、楹联,这是出于对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认可!在绝妙的语言艺术里,我们感悟到了中华文字语言的奥妙无穷,体会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油然而生的,是一种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谜语、楹联有着玄妙的审美功能。特别是楹联与书法艺术,完美结合,并与山水名胜,亭台楼榭相得益彰,使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精神横溢,感情飞动,在人的心灵深处,营造出绝美生动的意境来,令人身心无比愉悦、畅快。

一副好楹联,传递着积极昂扬的精神力量,有着教化人心的现实意义。湖南长沙岳麓书院一联“惟楚有才,於斯为盛”不知激励了多少湖湘子弟,前赴后继发奋图强,著书立说,为国为民建功立业。

谜语、楹联还富于生活的逸趣。在谜语、楹联中,你可以明心述志、咏物抒情,也可以叙事绘景、怀古颂今。特别是楹联,它有诗的清新典雅、雄沉壮阔,也有词的瑰丽婉约、豪放旷达,还有曲的通俗明快、活泼幽默。一副好联,如一壶好酒,芬芳甘醇过后,更觉有味有趣,让人欲罢不能。




记者:这些年来,您和市谜联学会每逢春节都会与市图书馆联合举办迎新春谜语、楹联大赛,给山城文艺带来盎然春意。特别是您的精彩点评,更是妙语连珠,如电光石火,早已成为谜联爱好者们一年一度的念想。

是什么鼓舞着您和谜联学会如此这般,一路走来?

田德英:迎新春楹联大赛已经举办了26届,迎新春灯谜大赛也举行了14届,这一路走来我们这些人不为名利,只凭借发自内心的那份热爱。我们很高兴用自己的才思和努力,在一年之春给大家带来欢乐与启发,给人以鼓舞和祝福。

谜联学会现有会员100多人,在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六,都会聚到一起举办讲座活动。我们不但讲谜语、楹联,也讲新诗新韵,讲诗歌创作。我们提倡谜语、楹联的创作不但要写历史文化,更要反映现实生活,要有社会意义,给人带来正能量。

学会这么多年来,坚持不收取会费,主讲人甚至没有讲课费。每次聚会大家都是AA制,甚至主讲人也不例外。我们认为,唯有如此,才配得上“义务辅导”之名。

这样的社团小聚是很有趣的,也是社团活动的魅力所在。记得一年聚会小酌,一进饭店就看到墙上挂着一幅画竹,当即就来了个上联“竹也不知足”,意思是说,竹子虚怀若谷,永不自满。有才思敏捷者,马上就对出了下联,“笋者无所损”,“竹”与“笋”,“不知足”与“无所损”真是严丝合缝,妙趣天成!这样的聚会多令人兴奋,我们怎能不爱这个协会?怎能不爱谜联吗?




记者:让您这么一说,真令人心驰神往,心旌摇曳了。那么,作为一个谜语、楹联爱好者,该怎样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呢?相较于其他的文学艺术形式,谜语和楹联创作又有何特别之处?

田德英:谜语、楹联看似就那么两行文字,却大有学问。不同于一般文学作品,只要有生活、有思想,就可搞创作,谜语、楹联的创作需要更深的学问修养。

谜语、楹联语言干净凝练,文采风流,这就要求作者必须掌握大量的词汇,并勤加练习才能运用自如。优秀的谜语、楹联作品在文学的高度和哲学的深度上都要有些水准,这需要作者对传统文化有深厚的积淀,对人生与哲学有着透彻的认识。

要成为一位好的谜语、楹联作者,是要费些心思和下番功夫的。要像百科全书般涉猎广泛,四书五经、诗词歌赋、天文地理、五行八作、市井人情都要谙熟于胸。平日里格言小令信手拈来,到时候方可语出惊人,妙语连珠。这些绝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与生活的历练摔打,但有志于此之人,定会乐在其中,流连忘返。




记者:新春佳节临近,我们的《文化访谈》也迎来了农历丙申年的完美收官。

作为年末的压轴嘉宾,感谢田老师与我们分享了那份文化追求与快乐,让我们领略到谜语、楹联的文化魅力。

感谢孙承先生对本文采写的大力支持,特此鸣谢!


个人简介

田德英,男,1939年生人,现年78岁。黑龙江省望奎县人。

中学高级教师,退休前曾任本溪市教师进修学院院长。现任本溪市楹联谜语学会会长。

1991年获“中华灯谜国手”称号,2007年获辽宁省“元老楹联艺术家”称号。从1980年至今,举办市级以上灯谜楹联赛事百余次,传统文化讲座百余场。

其作品散见各地各类报刊数以千计。
0 回复 | 直到 2024-04-25 03:51 添加回复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回复

登录 发表 or 还没有账号?去 注册

欢迎加入辽宁灯谜

现在注册 已注册请 登入

微信公众号

辽宁灯谜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