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lf

辽宁灯谜  ›  其它信息

陇上灯谜:盛名之后走向“迷途”

By wolf •  2016-11-30 01:38:42 •  674次点击
文化甘肃网 发表于:2016-11-29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灯谜乃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之一。
  陇上灯谜约兴起于清。从清王朝的甘肃进士到民国时的旅甘学士乃至新中国的几代本土谜人,灯谜在陇上薪火相传。
  时至今朝,已显式微的陇上灯谜靠民间的推力不知道将“灯谜大省”这块招牌能撑多久?
  “夭折”的谜会
  李连斌他们在雁滩图书批发市场连续办了3年的“书市谜会”今年“歇菜”了。
  李连斌现在是甘肃省新闻出版局科技与数字出版处处长,对于由他发起并组织的这个“书市谜会”的停办原因,李连斌以“各种原因”一带而过不愿多言。据一位熟悉并参加过“书市谜会”的兰州谜家推测,停办的原因多少还是和李连斌的工作部门调换有些关系,3年前,李连斌在局里的发行处,图书市场就是由发行处管理的。
  78岁的原甘肃省灯谜学会副会长李珍老先生还清楚地记得2009年第一届“书市谜会”的盛况。“我,张志有、李载阳、陈乐道、吴青山、柯肃成还有李连斌等一共9位谜人在现场主持,两天共悬谜2000余条。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些灯谜皆是我们这些人的原创作品,由此也吸引了众多的灯谜爱好者参与,据说参与此次谜会的人数,是当年兰州市所有谜会中最多的。”
  李珍还记得那次获得一等奖的是人名叫刘旭。“这个年轻人可以说是现在甘肃灯谜界称得上的(谜人),听说他现在主要以网络的形式将甘肃灯谜进行对外交流和宣传。还义务办了一份灯谜杂志。”其实,李珍在没有认识刘旭之前,就从谜友口中听到的一个“故事”而先知道了刘旭的大名。“听说刘旭结婚的时候不办酒席,而是在网上广发灯谜,召全国谜家踊跃猜灯谜。也是个谜痴。”
  去年,原甘肃省灯谜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志有在陇西参加第二届全省谜会。“这一次也是继原甘肃省灯谜学会成立后在陇西西北铝加工厂举办的‘甘肃省首届谜会’后的第二次,两次时隔也已20年了。”对于两届全省谜会都在陇西举办,张志有觉得这与陇西这个地方人文积淀深厚还有西北铝加工厂灯谜活动一直以来比较活跃有关系。“灯谜文化已成为这个厂企业文化的一部分,那里灯谜爱好者的人数几乎是全省其他地方灯谜爱好者的总数。年年都要举行多次谜会。”
  “省级的谜会却没有一次是在省城兰州举办的。”这是让不少和张志有一样的陇上谜家困惑的。
  张志有说:“上世纪60年代直至改革开放后,甘肃堪称灯谜‘大省’,在全国都非常有影响力,制谜水平也很高。曾在全国性的谜事活动中拿回了不少大奖项。堪称谜坛最高奖——沈志谦文虎奖,我们省就有好几个人拿过,这在西北是少见的。《百年谜品》一书中收入了80位20世纪著名谜家,甘肃有刘子荫、马啸天和我3人入选,一省达3人,这在国内都是绝无仅有的。”显然,甘肃谜坛这些举不胜举的荣誉进一步放大了谜家们的困惑。
  今年过年的时候,李连斌逛春节文化庙会时又看到了灯谜,那些“多是抄来的不够精致流于形式”的灯谜一点也撩拨不了这位甘肃谜界名家的神经,在扭头要走的一刹那,李连斌不由得就想起了自己主办的那个刚刚“夭折”了的“书市谜会”,无由地就发出一句只有他自己听得见的慨叹:“可惜了!”
  那些“积跬步者”
  陇上灯谜走向外界的第一步,应是清朝甘肃进士吴可读迈出的。
  城关区政协文史委编辑柏敬堂老先生本身也是一个灯谜爱好者,他熟知而感兴趣于陇上谜坛的人与事,当他还上学的年纪就在白塔山上猜过陇上灯谜耆宿王静庵设制的灯谜,当然,那个时候的柏敬堂是不知道王静庵这个名字在谜坛的分量的,想破脑袋的他一心只是为了获得那个瘦弱老头的奖品。
  王静庵在解放前就步入了“谜途”,1946年来甘的武昌谜人涂竹居在兰州的《和平日报》上发出“谜社征友启事”的号召后,他是第一个积极响应的甘肃人。一直以来,在谜坛提及王静庵,出自他手的谜条是非说不可的。王静庵擅书法,长欧体,他所悬猜谜条上方都盖“仔细过目”长方印,下角押其名章,书法、印鉴相得益彰,观之赏心悦目。应该说后来文化宫灯谜小组制作的很讲究的谜条,多有仿袭其成分在里面。文化宫灯谜小组的谜条用的是宣纸,裁剪尺度规一,上面分别是谜家王静庵用欧体、刘子荫用赵体、赵浚用魏体书写的谜面,钤制谜者的名号室斋印。谜条本身就如一幅微型书法作品,多被爱好者揭去收藏。
  与柏敬堂他们从王静庵手中获得的一支铅笔的灯谜奖品而言,吴可读“射”中的奖品可真正就是“一只虎”。
  “吴可读是道光三十年甘肃中的进士,这个人最大的嗜好就是灯谜。据说有一年京城一亲王府悬挂许多灯谜,进府游射的人很多,其中有一灯谜悬挂时久却久久无人能猜中,王府主人为此特别承诺若能猜中此‘霸灯虎’者,赏上等紫貂花皮一领。”柏敬堂说很多冲着紫貂花皮去的人都铩羽而归。
  此“霸灯虎”究竟是何?
  “被吴可读没有费多大力就猜中的这个灯谜,谜面为‘文姬归汉’,是要指明射《书经》一句,系卷帘兼系铃格。吴可读给出的谜底是‘明清于单辞’五字反读之,意思是蔡文姬回归汉朝之时,辞别单于于清明时节。”一直以来,在柏敬堂这些谜人眼中,甘肃人的身份是吴可读射中“霸灯虎”惊动京城的最大收获,这是那领紫貂花皮所远远比不上的。
  据地方志研究者、谜家邓明先生考证,陇上灯谜大约兴起于清朝。在清人慕寿祺的《甘宁青史略》中就专门记载了兰州的制谜与猜谜活动——“夏历正月十四五六夜,于人烟繁盛之区,文人以诗隐物,粘条灯上,名曰灯虎,猜中者得奖。”又云:“甘肃沿旧习惯,上元前三日出灯虎,猜中者非惟得奖,亦可博名,洵韵事也。”
  长于制谜亦长于著述的谜家李珍先生说“灯谜”这个词语和谜社都是出现在宋代的,文学大家王安石、苏东坡都是谜家。
  陇上灯谜的第一个谜社——水晶谜社出现于抗战时期,是一个叫涂竹居的旅甘人士在兰州发起成立的。
  “在涂竹居先生三绝中,文虎第一,其次为书法,再次为金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涂先生是把‘北派’谜介绍到兰州的第一人。来到甘肃后,他曾在《和平日报》上连载其论著《谜语之派别》,系统地介绍南北派灯谜的体系、规律、制法,从理论的高度充实了兰州谜人,提高了兰州谜坛的水平。自1942年来到兰州,他年年于兰州城内张灯悬谜。据说当时猜谜者摩肩接踵,成为陇上谜坛的一大盛事。”
  也就是从水晶谜社的马啸天开始,陇上灯谜的本土特色和民间气息就显得更浓烈些——借助于众多民间谜家们的行动与声誉,陇上灯谜的千里之路逐渐形成。
  幼时因家贫随舅父从临夏来兰卖酥饼的马啸天被誉为20世纪最有成就的灯谜大师之一,他曾在全国性灯谜大赛中,数十次获得猜射一等奖、制谜佳作奖,其事迹和肖像被刻在中华灯谜艺术馆“历代谜家”画廊石壁上。柏敬堂老先生直接称其是“射虎王”。
  “生性喜爱学谜的他受到涂竹居的倾囊相授,解放前,涂竹居受邀在兰州一报纸的‘虎栏’和‘文虎征射’两个专栏里每次出数条灯谜征射,在大街上卖酥饼的马啸天每每射中。一次,马啸天被一条‘虎王’——谜面是‘裁’,射《诗经》一句困住了。传闻为了猜中,马啸天天天钻到《诗经》之中,从头至尾一篇篇翻阅,连翻四遍也终未获得答案。一日下大雨,清早六点马啸天如旧开始从头至尾背诵《诗经》,当背到‘哀哉不能言’时,豁然开朗——‘哀哉不能言’就是‘哀哉’二字无口,这二字去掉口,再套在一起不是裁吗?找到答案的马啸天,喜出望外,直接冲进大雨中,向安定门外的涂竹居家中奔去……”
  能想象得到马啸天在冲进大雨中那一刻的愉悦与满足,也更能想到灯谜作为一种趣味十足的智力游戏,在这些人心中的地位。
  该不该有组织?
  不可质疑,文化宫灯谜研究小组的成立对陇上灯谜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邓明在一篇《陇上灯谜五十年》的文章中写道,于1956年由赵浚、王静庵、刘子荫、马啸天等文化名人创办的文化宫灯谜研究小组,是当时全省乃至西北地区唯一灯谜协会,当时在全国也是很有名气的。这个灯谜小组在1966年解散前的10年间,频繁地在兰州城内搞灯谜活动,这也成了那一时期兰州人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陇上灯谜在全国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奠定的。
  李连斌认为这些成绩的取得,不可忽视谜人组织的推动力。“想当年涂竹居先生登报一呼,陇上诸多谜人鼓掌唱和,花前灯下,无限风流,万里金汤盛况空前,上沟下沟雅聚切磋,于陇上灯谜功莫大焉。乃至1979年重新恢复的文化宫灯谜小组和新成立的五泉山灯谜小组,亦如此。”所以一直以来,关于谜人组织,李连斌认为还是有的好。“原来有一个,就是1992年成立的甘肃省灯谜学会,1996年因‘无钱’缴纳相关的费用,加之无办公地就停办了。”李连斌说同样的原因导致了甘肃省灯谜学会至今都难以恢复。
  2011年,张志有发起成立了甘肃省灯谜联谊会,不过现在他时刻盼的是自己头上的这顶会长“帽子”能赶紧戴到一个“能人”的头上。
  “像陕西的长安文虎社的发起人,就是一个能给谜社带来资金支持的能干企业家,还有像我去年参加的陇西的那个全省谜会,也是由当地的一位企业家出资支持的。我就想有这样一个能人,也能给联谊会资金支持,让参会的这么多的好谜者能自由地去全国参赛,展示陇上谜人的实力。”74岁的张志有说,正是在原甘肃省灯谜学会呆过,才让他知道要保住灯谜大省的招牌,仅靠民间谜人的单薄之力是很难的。为此,早在几年前,他就专门撰文为甘肃灯谜呼喊:“灯谜是中国传统民间文化,即便撂地儿吆喝有钱的帮个钱场,没钱的帮个人场,那也不丢份子。因为,我们是在传承,没想索取。”
0 回复 | 直到 2024-04-26 04:38 添加回复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回复

登录 发表 or 还没有账号?去 注册

欢迎加入辽宁灯谜

现在注册 已注册请 登入

微信公众号

辽宁灯谜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