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lf

辽宁灯谜  ›  商灯絮语

法治谜语的作用探析(方炳良)

By wolf •  2016-09-01 23:47:06 •  897次点击
法治谜语的作用探析 --方炳良

【摘要】
本文追溯法治谜语的起源,从社会心理学、教育学和美学视角探讨并分析法治谜语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关键词】法治 谜语 教育 审美
【论述提纲】
一、 法治谜语滥觞于春秋战国时期
(一) 伍举进隐
(二) 无盐献谜
二、 法治谜语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一) 认识作用
(二) 教育作用
(三) 审美作用
1、 形式美
(1) 古典美与时尚美
(2) 静态美与动态美
2、 内容美
(1) 惊心动魄的美——崇高
(2) 令人发笑的美——滑稽

【正文】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动全社会树立法制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苏州市谜协有一双睿智的战略眼光,以传统谜语文化为媒,以公众参与为介,举办“名城姑苏”全国法治谜语邀请赛活动,让传统文化与法治文化完美嫁接,使法治教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谱写好“中国梦·苏州篇”的强大内驱动力。这个举措,对于在全社会倡导崇尚法律的价值取向,深化法治理念,具有不可小视的积极作用。
一、 法治谜语滥觞于春秋战国时期
法治,指根据法律治理国家和社会。不论是谜语还是灯谜,不论是文义谜还是花色谜,只要谜面或谜底涉及法治内容的,均属法治谜语范畴。基于法治谜语的这样界定,我认为,法治谜语滥觞于春秋战国时期。
隐语源于先秦。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谐隐》曰:“隐语之用,被于纪传。大者兴治济身,其次弼违晓惑。”可见,先秦隐语具有密言、谲谏、测智等社会作用,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军事和外交活动之中。
现举典型二例说明。
(一)伍举进隐
《史记·楚世家》载:春秋时期,公元前613年,楚庄王即位,“三年不出号令,日夜为乐,令国中曰:‘有敢谏者死无赦!’伍举入谏。庄王左抱郑姬,右抱越女,坐钟鼓之间。伍举曰:‘愿有进隐。’曰:‘有鸟在于阜,三年不飞不鸣,是何鸟也?’庄王曰:‘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举退矣,吾知之矣。’”于是楚庄王一改前非,屏退美女,取消歌舞,亲自听政,任用贤能,励精图治,终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伍举是楚庄王时期负责军事兵员管理的武职右司马,他以鸟譬喻设隐,向楚庄王进谏。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谐隐》:“君子嘲隐,化为谜语。”所以说,隐语是谜语的前身。这则婉约的法治谜语起到了警示国君、促其图治的作用。
(二)无盐献谜
汉·刘向《新序·杂事二》载:战国时期,有一天,齐宣王在雪宫设宴。忽然一个丑女求见齐宣王,自称是齐国无盐邑人,名钟离春,未嫁,愿意进宫侍奉大王。
齐宣王召见了她,问道:“你凭什么本事侍奉我?”她说:“我通晓隐语之术。”宣王说:“那你就说个隐语,让我猜猜看。说得不中用,就砍你的头!”于是钟离春连续做了“扬目、衒齿、举手、拊肘”四个动作。宣王不解其意,询问群臣,群臣无一能答。宣王请钟离春讲解隐意,她上前致礼说:“我睁开眼,是替大王看着危在旦夕的战乱;我张开嘴,是替大王接受忠言;我摆摆手,是替大王驱逐那些误国殃民的谗佞之臣;我拍拍腿,是替大王拆掉劳民伤财的楼堂殿阁。”宣王觉得钟离春言之有理,终于接纳了她的意见,招纳贤士,疏远嬖佞,齐国大治。于是立钟离春为正后,号为无盐君。
钟离春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向齐宣王婉约进谏,实质上是一则动作谜。齐国终于大治,谜语功不可没。
由是观之,古代的有识之士巧借谜语形式向国君进谏,促其依法治国,信而有征。当代的睿智谜人则利用谜语这种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以谜笺、电脑、LED大屏幕为载体,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法治谜语专题的猜制与评论活动,为强化全民法治教育、促进三个文明建设,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二、法治谜语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法治谜语为什么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历史时期发挥其感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丰富精神生活等社会作用呢?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谜语是人际交往的一种表现形式,制猜谜语则是一种用语言符号(字、词、句)和非语言符号(动作、表情)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理解的过程,也即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感情的联系过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普遍存在着联系,相互发生作用,而谜语则是进行人际交往的一种高级形式,它运用了表示意义的语言符号,具有自然界信息沟通所没有的实践性。
马克思说过:“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谜语,作为民间文化的一种独特形式,属社会意识形态,它是社会生活实践的精神产品,也是谜语作者对社会生活实践的能动反映。法治谜语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性,一般表现为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
(一) 认识作用
法治谜语,是法律知识的万花筒,它能展示出古往今来依法治国的大千世界;法治谜语,是当今社会的透视镜,它能映照出五湖四海光怪陆离的生活层面。因此,法治谜语具有帮助人们认识社会生活的作用。
譬如有一场法治廉政专题谜会,谜作者和猜谜者都以法治知识进行人际交流。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这是一个理智互动的交互过程。谜作者(传达者)必须熟悉法治名词术语并通过思维转化为谜语形式,而后通过谜笺等媒介传达给猜谜者(接受者),以谜语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猜谜者的思想和知觉,使其产生一种力求探索、弄清事物原委的好奇驱动力,并促其运用逻辑推理和逻辑判断(猜射过程)寻求谜底。这个人际交流的过程可简化为:信息→传达者→代码符号→传播者→接受者→新的信息。因此,不论是谜作者,抑或是猜谜者,都会在创作或猜射的过程中得到直观的、鲜明的有关法治知识的感知,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形象记忆,从而提高对实际社会生活的认识能力。
现举一谜阐述。
谜1:思宗纳谏史阁部(法规名称)行政许可法(连云港武骝作谜)
从制谜者来说,他首先必须熟悉自己选择的谜底“行政许可法”——2004年7月全国人大颁布实施的新法律,着重规范了行政机构的权力和行为;然后截取“可法”二字,借指明末抗清将领史可法,创作别解意象;最后调出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即崇祯皇帝明思宗),撰成谜面“思宗纳谏史阁部”。
就猜谜者而言,他运用的是制谜的逆向思维:从“思宗”可判断是施行政权命令的人;“纳谏”即准许臣下所奏;史可法系崇祯元年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后人尊称他为“史阁部”。把这些推断联系起来,即成“施行政权之人准许史可法所奏”,简言之,即“行政许可法”。
至此,猜谜者与制谜者的理智互动结束,人际交流完成,双方认知达成共识。
读史使人明智,猜谜使人憬悟,法治谜语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作用,于此可窥其一斑。
(二)教育作用
谜语属文学创作范畴,它是社会生活能动的反映,也是客观生活与作者主观思想感情的辩证统一。法治教育方方面面的内容,几乎都可以借助谜语文化,渗透或活化于谜面或谜底之中,以其独特的形式曲折而生动地映照出来。一则融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法治谜语,不仅使人们得到文学欣赏,客观效果上也给人们上了生动形象的法制教育课。这一课,独具授知识于课堂之外、寓教育与娱乐之中的特点。诚然,它不像法制讲座、案例分析和庭审旁听那样能及时地强有力地作用于受众,也未必能在瞬间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这种陶冶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客体思想感情在道德规范认识过程中有机契合的必然产物。同时,由于它在内容上能集榜样教育、修养教育于一身,因此,谜语教育的潜在意义,就将变成受教育者个体的心理意义,进而在道德规范上进行自我调节。这样,通过全社会纵横双向的定向熏陶,随着法治谜语质的提高和量的积累,必能深深感化受众的思想感情,逐步深化受众的法治理念。而且,由于这种定向熏陶是在潜在的规范性和非强制性的前提下,在愉悦祥和的氛围中,通过社会公众的自我教育来实现的,因此,潜移默化的法治教育的引发效应也必然是持久的。
现举两例阐述。
谜2:“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身手,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粤、冀、浙地名各一)四会、保定、永清(三明陈明雄作谜)
谜3:“老虎苍蝇一起打”(农药名二)腐必清、除尽(苏州陈志明作谜)
猜谜先要读懂谜面,然后根据面意揣摩谜底。
谜2面句,摘自2003年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省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这四句法治格言,从思想、行为、信念、意志四个层面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常修为民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练克敌之功。面句警策,富于教益。谜底“四会、保定、永清”别解串读如“若有能力做到谜面所说的四句话,定能保持永久的清正廉洁”以关合面句。面句犹如一面清镜,让人民公仆时时对照,规范自身,其教育意义十分深刻。
谜3,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月22日在中纪委全会上强调指出,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从此,“老虎苍蝇一起打”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一句法治格言。谜底“腐必清、除尽”,解读为“腐败的务必清除殆尽”,切中谜面奥旨。此谜的教育作用在于:让人们看到党中央依法治国的决心,给社会公众极大信心,令大小贪官个个寒心,法威大振。
诸如此类以法治格言布面的谜语,直观醒目,生动形象,其教育内蕴远比单纯的标语口号丰富,故而在法治专题谜会上备受欢迎,一路走红。
(三)审美作用
谜语是一门美的艺术。她的美,表现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
1、 形式美
(1) 古典美与时尚美
2014年至2016年,元宵节前夕,中央电视台总部一号演播室美轮美奂。一个巨大的六角宫灯高悬于舞台上空,古香古色;舞台两侧,十多面“谜”字创意板参差排列;舞台中央,LED大屏幕上播放着《中国谜语大会》的片头,各色电脑灯射出璀璨的光芒,与观众席上挂着的一串串红彤彤的灯笼相辉映,众多明星闪亮登场,轮番出谜,创造出谜语艺术那古典美与时尚美融为一体的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这是以电脑屏幕为文化载体的谜语形式之美。
(2) 静态美与动态美
现场谜会上展猜的谜笺形形色色:大逾两尺,雄浑大方;小仅六寸,玲珑剔透。谜笺书法,集阳刚美和阴柔美于笔锋,汇静态美与动态美于毫端。嵌以印章,刀法犀利,阴阳分明,熔线条美和飞动美于一炉。谜笺天头名胜古迹,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晶,凸显祖国山河不同的意趣和情韵。华灯初上,微风轻拂,广场上,五颜六色的谜笺形成一道道流动的艺苑风景。漫步灯林谜海,仿佛徜徉美的艺术世界。这是以纸质谜笺为文化载体的谜语形式之美。
2、 内容美
谜语是内容和形式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内容美的标准是什么?它必须具有感染性,必须以人类理想的“真、善、美”的力量作用于人们的想象力,打动人们的理智和感情,进而引起人们的思考,从中得到美的教育。
法治谜语是谜人自由、自觉创造出来的艺术品,其创造性思维经过理智的梳理,又经过审美理想的烛照和审美情趣的筛选,因而给人以高品位的美感享受。下面仅从美的表现风格和审美效应这个角度,举例阐述法治谜语的内容之美。
(1) 惊心动魄的美——崇高
崇高主要表现在社会领域。这种领域的崇高,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在进步与落后、正义与邪恶之间激烈复杂、艰难曲折的斗争中,主体征服客体时所显示的强大力量、伟大精神和崇高品格。法治谜语内容所体现的崇高之美,是对现实人生中壮美的一种强化形式,能够唤起人们心中的道德感、同情心,并升华为积极进取、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理想的巨大精神力量。
下面列举两例阐述。
谜4:“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明·于谦诗句)要留清白在人间(合肥陈万星作谜)
先读谜面。谜面是刘禹锡《白太守行》中诗句。唐敬宗宝历元年(825),五十四岁的白居易任苏州刺史。他一心为民,励精图治,百废俱兴,口碑载道。次年他因病免苏州刺史,与写下《陋室铭》的刘禹锡结伴北行。离任时,苏州十万黎民拦道哭泣如婴儿,要留住这位清廉勤政的白太守在人民中间——“要留清白在人间”如此演绎,随着“人间”一词的艺术化别解,整谜的思想性也得以升华——清官白太守留在人民心间。清官的崇高形象,就是这样永驻人心。
再读谜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民族英雄于谦《石灰吟》中的诗句,表现了他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凸显其趋向崇高的理想美、持节不移的操守美和高尚雅洁的情趣美。
此谜面底均为名人名诗,前呼后应,相得益彰,传递正能量,谜语蕴含的崇高之美感人至深。此类神品,脍炙人口,足以传世。
谜5:“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绵”(抗日英烈)任光(厦门许友金作谜)
况钟(1383-1442),明宣德五年(1430)出任苏州知府,一心治邑,极具廉誉,人称“况青天”。正统四年(1439)冬,况钟任满赴京述职,苏州大小官员和百姓纷纷赠礼送行。他全部拒收,感动之余,口占四首《饯别诗》,其中第二首是:“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绵。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酒注如泉。”一位古代清官的崇高形象历历在目。
任光(1900-1941),抗日救亡作曲家,我国无产阶级音乐事业建设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创作了《渔光曲》《月光光》《大地行军曲》《打回老家去》等极有影响的革命歌曲,被誉为“民族的号手”。1941年皖南事变中牺牲。吟诵此谜,雄浑激越的歌声犹在耳畔。
面诗赋意为“朝见天子时只有两袖清风,别无所有,连苏州一寸丝绵都不沾手”,以此扣底“任光”(任职期间一尘不染),神理融合,熨贴精当。
此谜蕴含崇高之美,教益殊深:不论是古代清廉官吏,抑或是现代人民公仆,只要一心为民,依法办事,严以律己,两袖清风,都能感动百姓,光耀千秋。
苏州人杰地灵,历代清官层出不穷,何止白居易和况钟二人?苏州谜协弘扬优秀传统,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以谜语形式,扩大法治宣传教育的知晓率和覆盖面,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绩效,可谓意义深远。
(2) 令人发笑的美——滑稽
滑稽与崇高相对,是一种审丑的美学形态。它是通过对丑的嘲讽,引人发笑,来曲折表达正面的美的观念和理想。具体地说,现实中陈旧过时的迂腐性、目的追求的卑琐性、道德人格的低下性、形质反常的乖谬性等等,都属丑的范畴。法治谜语的作用,就在于揭露、讽刺、鞭挞、嘲笑这种丑的本质,引起人们的憎恶,促使它们的灭亡。
下面列举两例阐述。
谜6:开鸿都门榜卖官爵(选举法术语)计票当选(湖州莫志刚作谜)
这是一则借古讽今的法治谜语,说的是买官卖官的丑事。
《后汉书》载:东汉灵帝时,公开卖官鬻爵,公卿州郡大小官职都用榜折价钱公布在鸿都门。富者可先交钱,后做官;穷者可先上任当官,后加倍交钱;拿不出钱者,可由皇帝身边的常侍、保姆等为他疏通,替他担保或代他交钱。“开鸿都门榜卖官爵”说的就是这个典故。
滑稽的笑和严肃虽是对立的,但二者又可以辩证地成为统一体。这就叫“寓庄于谐”,即通过滑稽可笑的丑象表现深刻严肃的思想,这种滑稽往往最为深刻、最耐人寻味。
计票当选,是选举法中认真而严肃的行为,是公民依法行使权利的体现。此谜却把它谬解为“计算钞票多少来当选官职的大小”,致使与谜面典故相吻合,从而引人发笑,告诫世人:要以史为鉴,将那些收受贿赂、暗中卖官、私下买官的违纪之徒绳之以法,以儆效尤。
谜7:烧酒泡,金钱套,美女靠(体育术语二)三项全能、拉人犯规(连云港邱茂文作谜)
谜面以三言顺口溜句式,总结了当今社会坏人腐蚀干部使其蜕化变质、走上犯罪道路的三种惯用手段。这些手段,犹如糖衣炮弹,杀伤力强。酒精麻醉脑神经,金钱能使鬼推磨,美女色字一把刀,多少男人被劈倒。谜面宛若一面照妖镜,折射出人世间的丑恶;谜底顿读为“三项|全能拉人犯规”说面,敲响警钟,警示世人:此风不可长,此弊要铲除!
引人发笑的美——滑稽,自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它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料,是欢乐的浪花,光明的点缀,消遣的作料。创作一批蕴含滑稽美的法治谜语在社会上展猜,可以使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松弛神经,活跃身心,得到谜语的启迪。它通俗、风趣,最富于大众化的品格,最易于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同时,它又具有最直接的审美教育作用。法国喜剧作家莫里哀说:“一本正经的教训,即使最尖锐,往往不及讽刺有力量。规劝大多数人,没有比描画他们的过失更见效了。”这句话讲得很符合常人心理。
由此可见,谜语是一门形式和内容和谐统一而具有独特个性的美的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说,谜人是建筑师,他们用一颗颗慧心,构建起一座座精巧美妙的谜语小筑;谜人是服装师,他们用一双双巧手,裁缝出一件件漂亮得体的迷你服。谜人是美的艺术的创造者,美的生活的开拓者,美的情操的传播者。因此,我要为所有建造华夏法治谜语艺术宫殿的能工巧匠点赞!
(字数:6533)
2016年7月31日(星期日)写于闽中涵江微风楼

评委点评:此文条理清晰,阐述了法治谜语的悠久历史和法治谜语在社会生活中的各项作用,理论与谜例相结合,让人阅之不觉有读一般论文的枯燥之味,正如文中所列的各则法治谜语,具有形式之美和内容之美。


0 回复 | 直到 2024-03-29 05:14 添加回复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回复

登录 发表 or 还没有账号?去 注册

欢迎加入辽宁灯谜

现在注册 已注册请 登入

微信公众号

辽宁灯谜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