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lf

辽宁灯谜  ›  谜人谜事

《眉山日报》:几十年猜谜制谜 灯谜情缘诉不完

By wolf •  2016-05-26 01:34:07 •  611次点击
5月21日,四川省首届“乐山邮政杯”灯谜联赛在乐山举行。比赛现场,一道谜面展开,各路谜友立即开展脑力的角逐,争先恐后抢答。其中,来自眉山代表队的张岷创作的灯谜“勿动怒,怒令智昏人糊涂(探骊)节气清明”获得个人自由创作十佳灯谜。据了解,此次活动是近20年来首次全川谜友共聚,规模最大的一次谜会,全省共17支代表队参赛。

今年59岁的张岷,从小就与灯谜结缘,从最初猜灯谜到后来自己制作灯谜,已经40多年。不仅自己痴迷灯谜,他还希望更多人都能与灯谜牵手,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痴迷灯谜

四十余载乐在其中

“弟兄七八个,围着柱子坐,只要一分开,衣服就扯破”;“紫树开紫花,紫花接紫果,紫果肚里有芝麻”……小学时,课本上这些简单的谜语就深深吸引着张岷。而接触到真正的灯谜是在父亲出差时给他买回的一本《古今灯谜三千条》。书中所选的灯谜构思奇巧,语言精炼,妙趣横生,雅俗共赏。同时,还介绍了怎样猜灯谜和有关“谜格”等常识。这让张岷迷上了灯谜,对这本书也翻来覆去爱不释手。

随着年纪的增长,张岷接触到关于灯谜的书籍也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被灯谜博大精深的内涵所吸引。20世纪80年代初,张岷首次参加一个省级刊物举办的猜谜活动并猜中几个,这让他备受鼓舞,此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并渐渐地崭露头角。只要得知有猜谜活动,他都会积极参加。东坡区图书馆举办了10年的春节猜谜活动,他一次都没缺席。“这两年市图书馆在春节也举办了猜灯谜活动,我就两边跑。”活动中,张岷不仅屡屡猜出谜底,还热心指导其他猜谜市民,让猜灯谜者佩服,就连活动举办方也对他印象深刻。

随着对灯谜知识的了解,张岷也尝试着创作灯谜,并频频刊登在各级报刊杂志。截至目前,张岷已经创作了涵盖天文地理、影视娱乐、历史人文等各种题材的灯谜上千条。

热心推广

盼传承灯谜扬眉山

“现在喜欢猜灯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谈到灯谜如今的发展张岷有些难过,他说在春节的图书馆猜灯谜活动中,不少市民拿着手机上网搜索谜底,这让猜灯谜失去了本身的乐趣。张岷表示,灯谜是中华民族汉字特有的一种文学表现形式,它包罗万象,博古通今,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哪方面的知识都能制成灯谜,这就要求猜谜者也要有足够的、广泛的知识积累。经常猜灯谜,可以开发大脑智力,拓宽思维模式,提高创新能力,应该继承和发扬。

张岷介绍,“灯谜”的叫法出现在宋代,当时非常盛行。苏东坡、王安石、秦少游等著名的文学家都是谜家。“苏轼的《定风波》中,‘也无风雨也无晴’就是一个谜面,谜底是一气象术语——阴天。”张岷说,东坡文化、眉山元素等都可以入谜。作为东坡故里人,他希望把灯谜文化推广开去,并以此为载体,更好地弘扬东坡文化,宣传眉山。

张岷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不仅和图书馆沟通,表示将为他们明年春节的猜灯谜活动提供数百条原创灯谜。而且在今年4月,他就常常泡图书馆,整理、记录关于“八百进士”的相关资料,目前已基本完成。“眉山在两宋时期文化教育空前繁荣,整个宋朝共有886人考取进士,史称‘八百进士’。眉山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进士之乡’,被誉为‘千载诗书城’、‘人文第一州’。”张岷说,接下来,自己将以这800多个进士的名字为谜底进行灯谜创作,再现“八百进士”的故事。

张岷认为,想要把灯谜很好地传承下去,必须对灯谜知识进行普及,让群众也参与到灯谜活动中来。因此,除了自己创作灯谜,他希望组建眉山的灯谜骨干队伍,更多地举办一些猜灯谜的活动,让更多人能够了解灯谜,爱上灯谜,将灯谜文化传承下去。“我也希望走进校园,将自己几十年来积累的灯谜知识教给更多孩子们,让他们从小接受灯谜文化的熏陶,体会到灯谜带来的乐趣。”

本报记者 余毅
0 回复 | 直到 2024-04-25 04:59 添加回复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回复

登录 发表 or 还没有账号?去 注册

欢迎加入辽宁灯谜

现在注册 已注册请 登入

微信公众号

辽宁灯谜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