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lf

辽宁灯谜  ›  谜人谜事

《中华灯谜年鉴》二十年

By wolf •  2016-03-25 00:47:25 •  797次点击
《中华灯谜年鉴》的编纂,是由中国民协原理事、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筹委会主任吴超和人民日报出版社原副社长郭龙春先生发起的,原中国俗文学会常务副会长、东方文化馆馆长薛汕先生鼎力支持,民间文艺界泰斗钟敬文先生给予高度评价。1996年12月15日,时年94岁高龄的钟老为《年鉴》(1995年卷)作序并题签,钟老在序言中写道:

如今,文化艺术界能够出“年鉴”的还不普遍,谜界能登上这个台阶,一年编纂一本,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工作,也是一件很不容易办到的事。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种凝聚力的表现,只有谜界精诚团结和通力合作才能实现。这头一本灯谜年鉴的出版,真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我祝贺全国灯谜信息社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万事开头难,贵在坚持。我衷心地希望灯谜年鉴能不断地出下去,年年如意,岁岁开花结果;谜事谜学,永远兴旺发达。

钟老为《年鉴》作序到今年整整二十年了,钟老序言中充满了对灯谜发展的期待和对编纂灯谜年鉴的勉励。重读钟老的教诲,回顾从头一本《年鉴》(1995年卷)出版至今二十年的历程,不由感慨万千。

难忘当年吴超、郭龙春、薛汕三老对我的信任与期望,将灯谜年鉴编纂与出版的重任托付给我,由我任编委会常务副主编,具体负责征集资料和编辑出版。1995~1997年前后,我多次赴京,听取三老对《年鉴》的筹划与具体意见。在人民日报家属院郭老家中,郭老专门找了一些其它领域的年鉴供我参考,还亲自起草了《年鉴》的编辑说明,初步制定了各部类的框架。在三老的具体指导下,在编委会其他成员的大力协助下,在各地谜友的大力支持下,编纂工作便正式启动了。当时灯谜界还没有使用互联网,所有的稿件全部手写,依靠通信方式联系,邮寄稿件,可以想见工作量之大与编纂的难度。经过一年左右方才完成了初稿,我又携带排好的清样赴京,请三老审阅。吴老特地去请钟老作序、题签。
由于《年鉴》的编纂出版完全属于民间性质,没有任何经费来源,我供职的安阳市工人文化宫仅能给予少量的资助,是薛汕先生提供了主要的出版经费,又有江苏王子安等谜友联系了部分赞助,使得中华灯谜史上的第一部年鉴,终于能在1997年10月顺利出版。《年鉴》封面题签,是由福建陈光亮谜友经陈氏宗亲会联络,请关注中华传统文化的民国元老陈立夫先生题写的,再加上钟老的扉页题签,两位世纪老人的墨宝,无疑为《年鉴》增色不少。

这一部年鉴为1995年卷,主要反映1995年中华谜坛的重大事件。因为经费不足,《年鉴》没有联系出版社公开出版,而是由全国灯谜信息社作为内部资料印行的。按照原计划,是要逐年编纂出版,所以在印制1995年卷的彩色封面时,为节约费用,同时套版印制了1996年卷的封面。但没有想到,《年鉴》的发行并不理想,继续编纂出版的经费毫无着落,1996年卷未能如期编纂出版,《年鉴》就此搁浅了。此后很久,我一直耿耿于怀,觉得愧对三老,愧对谜友。直到进入新世纪以后,《年鉴》的出版才出现转机。
河南书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牛书友先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极大的兴趣,已经相继主持编纂出版了《中国当代诗词艺术家大辞典》《中国当代楹联艺术家大辞典》,进入新世纪后的第一年,他们又拟投资出版《中国当代灯谜艺术家大辞典》,委托我来主编,自此我与牛书友先生成为挚友,交往日益频繁。在成功出版发行《中国当代灯谜艺术家大辞典》后不久,书友兄又为配合中华诗词学会成立十五周年,隆重出版了上下两卷本的《中华诗词十五年年鉴》,之后还编纂出版了《中华楹联年鉴》(三年鉴)。由此我们自然聊起了灯谜年鉴,我向他讲述了编纂出版灯谜年鉴的往事。他向我介绍了诗词、楹联年鉴出版的成功经验,认为可以编纂多年鉴,并提议,由中国民协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河南书香文化机构联合主编,全国灯谜信息社承编《中华灯谜年鉴》(2000~2004)五年鉴。

在书友兄的鼓励下,《年鉴》重新启动了。作为灯谜界最大的一项出版工程,《中华灯谜年鉴》(2000~2004)五年鉴的编纂工作从2004年6月启动,并在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04晋江会议上正式列入工作计划,时任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主任郑百川先生为《中华灯谜年鉴》(2000~2004)五年鉴撰写了序言。在各位编委的共同努力下,在各地灯谜社团及网络谜社的大力支持下,这项巨大的工程终于在2005年内如期顺利竣工。《中华灯谜年鉴》(2000~2004)五年鉴较为全面地记录了2000年以来五年间灯谜界的总况,集中保存了一大批灯谜文献和资料,基本上反映了当时灯谜界的整体成就。为保持资料的连续性,还附录了年鉴中断出版的1996到1999年期间的相关资料。与1995年卷相比,五年鉴在保持原有部类和栏目的基础上,分为上下编,下编以较大篇幅收录“谜人代表作”,是新增的一大特色,这些谜作,不仅代表了作者本人的创作风格与成就,也集中展示了灯谜创作队伍的不断壮大,集中检阅了新世纪灯谜创作的丰硕成果,同时拓宽了《年鉴》的发行途径。五年鉴出版时,为1995年卷作序的钟老和薛汕先生,灯谜年鉴的发起人郭龙春先生,以及题写封面的陈立夫先生都已仙逝。经过克服重重困难,终不负钟老的期望,不负三老的期望,在新世纪初年,将《中华灯谜年鉴》继续坚持出版了,为21世纪献上了首部灯谜大典,我为此感到十分欣慰。

新出版的《年鉴》,从原来的大32开平装本,改为16开精装本,内容力求丰富,装帧更趋精美,使其既富文献价值,又具收藏价值,得到了广大谜友的认可,发行亦获得成功。虽然由于经费原因,民间编纂《年鉴》无力承担昂贵的出版管理费用,办理单独书号,而是通过书商办理了丛书号,但这并不影响其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与文化价值。五年鉴出版后不久,即被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年鉴研究会批准加入中国年鉴资源全文数据库,成为核心年鉴之一。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冯骥才主席、白庚胜书记、夏挽群副主席也都对五年鉴给予很高的评价,时任中国民协秘书长向云驹先生更欣然为正在编纂中的(2005~2006)双年鉴作序,在序中赞扬《中华灯谜年鉴》“厚重的很,绝对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其后,(2005~2006)双年鉴、(2007~2009)、(2010~2012)三年鉴不间断连续出版,并且继加入中国年鉴资源全文数据库后,又加入了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中国年鉴全文数据库》,实现了年鉴信息数字化,既保持了年鉴的特色,又充分挖掘了年鉴的的深层价值,对灯谜文献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后两部《年鉴》,又有北京大学段宝林教授、中国民协副主席叶舒宪教授作序。
《年鉴》的出版,得到各地灯谜社团及有关单位、个人的大力支持,先后有福建石狮、晋江、龙岩,广东汕头,湖南长沙,四川新津,上海,江苏常熟,陕西西安等地的灯谜社团、文化部门、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热情参与,共同作为联合主编单位,共襄盛举,功不可没。

《年鉴》的出版,受到许多谜人的关注。敖耀寰先生曾在《高扬虎帜大书谜》一文中,将《年鉴》作为史鉴类图书,进行了详细、中肯的分析与评价。蔡芳先生在《河南灯谜现象的启示》一文中赞誉:“编纂《中华灯谜年鉴》更是灯谜史上前无古人的创举。主编刘二安早在1995年就编印了一本《中华灯谜年鉴》(内部书刊)在灯谜界发行。2000-2004《中华灯谜年鉴(五年鉴)》和2005-2006《中华灯谜年鉴(双年鉴)》更是广搜博辑,涵纳了‘谜事、谜社、谜人、谜文、谜评、谜书、谜博、谜作(佳谜精选)’以及‘谜人代表作’等部类,客观记录了当代灯谜活动、创作以及理论研究的概貌,尤其对当代新兴的网络灯谜活动作了较为详实的记录,多方面展示了当代灯谜的复兴和辉煌,起到了重要的存史作用。本序列还将继续编纂、续写灯谜历史,善莫大焉,功莫大焉。”荣耀祥先生在《揭密“刘二安现象”,呼唤“灯谜精神”》的书评中,认为《年鉴》“将灯谜实绩浓缩转化为文化成果,毫无愧色地推向学术界,提高了灯谜的知名度和学术地位。”在“新世纪(2000~2013.9)最受欢迎的谜书”评选中,《年鉴》名列榜首,亦足见其在谜坛产生的影响之大。
《年鉴》所搜集到的资料,囊括了1995年至出版前夕中华谜坛的方方面面,为近二十年灯谜的发展保存了较为完整的档案,留下了较为翔实的记录。许多灯谜理论研究者参考或使用《年鉴》,为灯谜学术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苏德友先生荣获“中华灯谜2010深圳高峰论坛”论文一等奖的《灯谜传承方式的多样性和树状发展模式》一文,就在谜人、谜文、谜评、谜书、谜网等多方面运用《年鉴》的资料与数据,对当代灯谜的传承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如何充分发挥这些档案资料的作用,也是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新世纪以来,我已利用《年鉴》的“谜评”资料,主编出版了《新世纪十年灯谜鉴赏》;利用“谜人代表作”资料,主编出版了《新灯谜大观》《趣味灯谜集锦》《新世纪十年灯谜精选》等谜书。王得道谜友与我合作,搜集整理了迄今最为全面的谜语(灯谜)非遗项目资料,制作了图表与形势图,成为(2010~2012)三年鉴的重要内容,我们还将继续征集补充资料,争取编辑出版《谜海遗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谜语(灯谜)全纪录》。

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高度重视《年鉴》的出版,曾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写入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报告,作为重要成果上报中国民协。2009年还在福建石狮专门召开一次编纂工作会。而我本人,时任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分工主管宣传出版的副主任,自是尽职尽责在努力做好分内工作,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宣传出版部的关德安、朱墨兮、罗营东三位谜刊主编,也都为年鉴的编纂与出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0 回复 | 直到 2024-05-17 11:28 添加回复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回复

登录 发表 or 还没有账号?去 注册

欢迎加入辽宁灯谜

现在注册 已注册请 登入

微信公众号

辽宁灯谜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