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lf

辽宁灯谜  ›  商灯絮语

成句离合谜琐谈

By wolf •  2015-05-28 00:31:57 •  705次点击
成句离合谜琐谈



连亚云



成句,乃前人的现成文句。成句入谜,平添许多书卷气,所以向来被谜人所追崇。

随便翻翻谜书谜刊,或者看看谜会谜吧,成句挂面的会意谜大都可以信手拈来,相对而言,成句离合谜则少得多。

笔者浅陋,能觅得的成句离合谜仅寥寥然, 自不敢对成句离合谜妄加评说,只能是想到哪里便说到哪里了。



提起成句离合谜,以纯离合论, 当首推“梧桐半死清霜后”(16笔字)霖。

此谜面文出自贺铸的《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算是古今悼亡诗词中不可多得的名句。就词而论,它字字珠玑,运典设喻,情真意切,贺铸因此而被称为“半死桐”;于谜而言,它增损离合,中规中矩,浑然天成,堪称经典。

国粹网上所列此谜的作者多人,其中以赵首成先生发掘于1985年为最早。



我一向认为,一个离合谜的成立,至少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面要成文,二是离合要有据。

这里所说的离合有据,是指面文必须同时具备离合主体词和离合提示词两类成谜要素。

所谓离合主体词是指离合谜面文中接受拆分、拼合、删减或形变的字词;离合提示词是指离合谜面文中为扣合谜底所使用的增损、离合、形变以及拼合、整合词的总称。

如同拥有面文雅美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样,离合有据也是成句离合谜与生俱来的特质。因为任何一个成句离合谜的被发掘,都是由于它同时具备离合主体词和离合提示词两大成谜要素,才让谜人对它青眼有加,才使它脱颖而出。

试看以下各例:

1、“梧桐半死清霜后”(16笔字)霖,(面出自贺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作者:赵首成)

1.1 离合主体词

1.1.1母字:“梧”、“桐”、“霜”。

1.2 离合提示词

1.2.1删减词:“半死”,“清”;

1.2.2取位词:“后”。

2、“床前明月光”(字)旷(面出自李白《静夜思》,作者:佚名)

2.1 离合主体词

2.1.1母字:“床”、“明”;

2.1.2 弃字:月。

2.2 离合提示词

2.2.1删减词:“光”;

2.2.2取位词:“前”。

3、“起舞弄清影”(12笔字)湟(面出自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后,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作者:谈笑周郎)

3.1 离合主体词

3.1.1母字:“舞”、 “弄”、“清”、“影”。

3.2 离合提示词

3.2.1取位词:“起”。

4、“手种橘千头”(字)杉 (面出自辛弃疾《水调歌头 •舟次扬洲和人韵》,作者:连亚云)

4.1离合主体词

4.1.1母字:“手”、“种”、“桔”、“千”;

4.2 离合提示词

4.2.1取位词:“头” ;

5、“江遥水合天”(2字称谓)工人(面出自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引唐刘沧句, 作者:连亚云)

5.1 离合主体词

5.1.1母字:“江”、“合”;

5.1.2弃字:“水”(氵,部首替代)

5.2 离合提示词

5.2.1删减词:“遥”;

5.2.2取位词:“天”。



成句离合谜的面文原非为谜人制谜而准备的,因此,有时难免会有些既不属于离合主体词也不属于离合指示词的字眼。就其原文而言,它们是不可或缺且无可替代的;从谜的角度看,则多少会显得有点多余,然而,只要它不悖于离合谜的成谜规则,白璧微瑕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如以下二例:

1、“人生到处知何似”(2字常用词)可以(面出自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作者:赵首成)

面文中“到处”二字可视为离合的辅助指示词看待。这里所说的辅助指示词是指根据编撰面文的需要,对某离合指示词加以修饰的辅助性字词。

2、“葺之兮荷盖”(字一)芝(面出自屈原《湘夫人》,作者:连亚云)

面文中“兮”字当视为谜面修饰词,所谓谜面修饰词是用于修饰谜面使之成文的虚词、助词的统称。



中华典籍浩如烟海,能以成句挂面离合成谜的,真乃可遇而不可求;至于成句离合佳构的发掘,则有如沙里淘金,既需要谜人坚忍不拔的毅力,更需要谜人的慧眼与灵性,而这种慧眼与灵性是以其学识底蕴和谜力积淀为支撑的。例如:

1、“江头宫殿锁千门”(字一)阔(面出自杜甫《哀江头》,作者:申立峰)

这道谜的难点、亮点和妙趣就在于把“殿”当作取位词,作“后”解(《广雅》:殿,后也),这是没有一定古典文学底蕴的人很难想得到的。

2、“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字口语)不可以(面为苏东坡句,作者:梦中人)

从“何似在人间” 离合析出“可以”并非难事,也是早年经典老谜;难得的是作者独具慧眼,从“起舞弄清影”另辟蹊径,分取舞弄清影的首笔,挖出个“不”字来,尤其是“影”的首笔取“丨”,实在出乎意表,若非对离合技法有深刻的理解,焉能如此精到,难怪这道谜能获2010年华清谜会佳谜榜第5名。

3、“旧时茅店社林边”(园艺名词二)苗、桩 (面出自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刘选卿)

这是2003年第七届华清杯谜网对抗赛的赛题之一,谜人马说一句当年在《华清杯之三十六计》对其评价为“好谜,此谜作者当为一离合高手,手法老辣……”。十多年过去了,现今的离合技法与当年相比已精进了许多,然而我仍然要为作者手法的老辣点赞,其原因乃是其设目的老辣,两个本无关联的单字,以园艺名词二使之交集,把谜底搞的扑朔迷离,令人打心底为之叹服。



一面数底往往让谜人防不胜防,会意谜自不待言,离合谜也不乏其例,成句离合谜自然也在所难免。例如前述“梧桐半死清霜后”一谜,就有李创龙先生于2007年出新底射19笔字“瀮”,来了个锦上添花。

“起舞弄清影”是苏东坡的传世名句,深受谜人珍爱,竞相为之造底,单就离合谜,既有谈笑周郎以“起舞弄清影”射12笔字“湟”;又有梦中人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射3字口语“不可以”,其中“起舞弄清影”射“不”字。即便如不入流之笔者,竟也以离合法为之觅得一底,射9笔字“洎” 。

离合谜之多底,究其原因,择要而言,无非有三:

第一,离合谜是以别解在面为成谜基础的,其破解则始于对面文的断读,而对面文的不同断读必然引发离合主体词和指示词的识别差异,机缘凑巧时,便多底了。例如:

“梧桐半死清霜后”一谜射16笔字“霖”,其面文断读为:半死梧桐/清霜后,其中,对“清”字识别为删减词;而若射19笔字“瀮”,其谜面则断读为:半死/梧桐清霜/后,其中,对“清”字识别为母字。

第二 ,由于取位词对取位要求的模糊度,造成所取字素的不确定性,因此也有可能导致多底。

例如“起舞弄清影”一谜,如“舞弄清影”分取“丿、王、氵、日”,拼合可得12笔字“湟”;分取“丿、一、氵、日”,可得9笔字“洎”;分取“丿、一、丶、丨”,则得少笔字“不”。

第三,由于前述两个原因同时作用引发的多底。

笔者曾以屈原《橘颂》中的“后皇嘉树”为面,探寻其离合成谜多底的可能性,没想到以不同设目,竟可组合出五六个谜底:

1、设目“7笔字”,底为“时”

面断读为:后/皇嘉树,“后”为取位词,“皇、嘉、树”为母字,分取一、口、寸,拼合得底。

2、设目“10笔字”,底为“埘”

面断读为:后/皇嘉树,“皇、嘉、树”各字分取王、口、寸,拼合得底。但其中“王”开拆成“一、土”为无示拆分。

3、设目“繁体字”,底为“時”

面断读为:后/皇嘉树,“皇、嘉、树”各字分取王、口、寸,拼合得底。但其中“王”开拆成“一、土”为无示拆分

4、设目“时间冠量”,底为“十一时 ”

面断读为:后/皇嘉树,“皇、嘉、树”各字分取王、口、寸,拼合得底。但其中“王”开拆成“一、十、一”为无示拆分。

5、设目“刑具冠量2+1”,底为“一对枷 ”

面断读为:后/皇嘉/树,后皇、嘉分取一、加,“树”拆分为“木”、“对”;整合得底。但其中“树”开拆成“木、对”为无示拆分。

6、设目“上下结构字”,底为呈

面断读为:后/皇嘉/树,后皇嘉分取王、口,“树”为拼合词,取树立、建立之义。

当然,上述6种成谜的可能性,其中第2、3、4、5均有无示离合之硬伤,不拟成立;第6虽合乎谜法,但似有拼合词不贴切之嫌,真正能站得住脚的,唯其第1例而已。



成句离合谜与生俱来的离合有据这一特质,决定其增损离合往往朴实无华,难度不高,容易猜射。这是它的最大优点,同时,又是它不入一些离合高手和年轻谜客法眼的原因,在他们看来,猜制难度不高的谜似乎很不过瘾,很难显示出自己的水平。

一个谜的好坏其实和它的猜射的难度并非正相关,好谜未必难猜,而难猜的也未必是好谜。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这样的自撰面离合谜,它们或者片面追求难度而前言不搭后语,或者为谜而谜硬凑面文甚至连起码的语法逻辑都不讲。这样的谜,纵然其离合技巧再高超,在我看来,依然是个不合格谜。

我并不反对提高灯谜的猜射难度,只是觉得提高固然重要,而普及更利于传承。况且,独乐乐何如众乐乐,好猜的谜更接地气,更贴近大众,更易于普及。我们谜人何苦自设藩篱拒大众于门外呢?为使灯谜更贴近大众计,也许真该大声疾呼一句:“把谜作得更好猜一些吧!”

当今的会意谜,涉及的知识包罗万象,如果谜底是你的知识盲点,你根本就很难猜中,相对而言,离合谜的破解毕竟有规律可寻,只要你掌握了诀窍,大抵都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因此,我认为普及灯谜,也许从普及、输灌离合谜的基本知识入手是个不错的选择,而成句离合谜,兼有弘扬传统文化和灯谜知识两大功能,也许是理想的切入点。记得谜友陈纯森先生曾讲过,他给学生上灯谜课时,第一条谜就是成句离合谜“床前明月光”,算是我这种看法的佐证吧。
0 回复 | 直到 2024-04-29 22:16 添加回复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回复

登录 发表 or 还没有账号?去 注册

欢迎加入辽宁灯谜

现在注册 已注册请 登入

微信公众号

辽宁灯谜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