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lf

辽宁灯谜  ›  辽宁谜文

我所知道的丹东灯谜(袁茂仲)

By wolf •  2013-03-21 19:24:00 •  1269次点击
一、首次猜谜 作弊获奖
1958年,我刚过十岁。那一年的9月底,安东市劳动宫连续四天举办庆国庆游艺晚会,内容有:电影、文艺演出、舞会、棋牌比赛、套圈、时事问答、猜谜等十多个项目,票价四角钱。那时候每到年节,电影票都很难买,四角钱能看场电影,又能玩,还能得奖,我便排队买了张票。我最喜欢的是猜谜,入场后,去领一张用钢笔水写在粉纸上的猜谜号,然后对号猜谜。每张票只能猜一次,猜中的奖品是铅笔、橡皮、练习本、小刀之类的物品。第一天空手而归,但我却得了个窍门,回家后找来毛笔、粉纸和钢笔水,写了十几张猜谜票,第二天又买了张票,有了自己写的猜谜票,多猜了不少谜。“功夫不负有心人”,作弊终于小有收获。这之后,每年元旦、春节、五一、十一,我都去猜谜,成了猜谜的常客。
那一年,我在二道桥子西面的丫丫葫芦市文化馆,也见过猜谜和对对联。

二、少年虎将 让人吃惊
1959年秋到1962年春,安东人民广播电台开办了“文艺广播杂志”栏目,每周一期,每期出4—6条灯谜,成绩优秀者有奖,逢年过节增加获奖人数。我旋即成了热心听众,并为之乐此不疲。电台猜谜,奖品价值在两角钱左右,我得过扑克牌、笔记本、绒鸟(工艺品)、明信片、圆珠笔等。有一次我竟成为唯一全部猜中的获奖者。奖品开始是邮递,后来是获奖人去电台取。1962年一月的一天,我去领奖,报了姓名后,主持人成里(音)大为诧疑,我至今还记得他那惊鄂的眼神,他作梦也没想到,这位两年多来风雨不误的猜谜能手竟是一个刚上初中的少年。

三、二大娘——引我入谜途的人
一个孩子,哪来的如此高强的打虎本领,这得益于,一、我有几本谜书,如上海出的《游艺宫》、《365夜谜话》等;二、我在市图书馆从《北京晚报》、《新民晚报》、《大众电影》等报刊杂志上,摘抄了大量灯谜;三、我有一位启蒙老师——二大娘。二大娘命很苦,她17岁守寡,几十年孑然一身,轮流住在七个妯娌家。1954——1956年间,二大娘住在我家,闲暇时,她经常出“谜”让我猜。如:“小小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摆开八卦阵,专捉飞来将”(蜘蛛)。又如:“东边来了个跩嗒跩,不脱裤子就下海”(鸭子)。再如:“一个娃娃,尖嘴大肚。不吃五谷,专吃绸布”(剪刀)等。这些事物谜,虽然属于谜语,但却为猜灯谜打下基础。二大娘成为我爱灯谜的引路人。

四、自制灯谜 自娱自乐
文化大革命中,文化愉乐活动受到空前摧残,灯谜自不在外。我和同学们闲着无事,自娱自乐,互相制些谜互相猜。写有灯谜的书信寄向四川、杭州、北京、长春、山西、兰州、沈阳、大连等地。飞鸿往复,需要半个月二十天,我们乐此不疲。制的谜以同学中的人名谜、地名谜、字谜为主。目的是尽量减少政治色彩,尽量避免“封资修”内容,以免被人上纲上线,惹来麻烦。
“秦松汉柏”(字)谜底:枯;“多收了三五斗”(同学人名)谜底:庄庆余;“朝霞红彤彤”(地名)谜底:丹东;“禁行标志”(样板戏)谜底:红灯记,就是我这个时期的作品。

5、处女作问世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拨乱反正,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化娱乐的春天,就要回来了。我捕捉这个信息后,当即把两篇填字谜稿投到丹东日报副刊部《锦江山》,很快就发表了,这是1979年1月的事情。从严格的意义来说,这是我的处女作。这一年的春节期间,厂工会搞灯谜展猜,找来了我,由我选谜并主持。这是文革后厂里第一次举办谜会,展猜很热烈,工友们反应很好,厂工会领导也很满意。不久,政治上一直受压的我,也从工人岗位被提拔到厂工会任宣传干事。从此以后,每逢年节,厂里搞灯谜活动都是由我来负责。

五、首次参加大型谜会
1982年春节后上班不久,厂工会主席对我说:“元宵节在沈阳搞东北三省四市谜会,省总工会给了丹东两个名额,派你去参加”。我高兴极了,和丹东化纤厂的一个同志赴沈阳参加了这一谜会,结识了灯谜界的韦荣先、杨佳作、石彧、侯印、王学勤、陈文科、王谦等名家,并建立了联系。谜会的所在地——沈阳工人文化宫人山人海,十几个谜台五光十色,猜对了敲锣,猜错了敲鼓,异常热闹。第一次参加大型谜会的我,真是开阔了眼界、既增长了知识,又过足了谜瘾。还学习了谜会的组织方法、谜室的布置和主持的技巧。尤以搜集了一些内部谜刊和空白谜笺而如获至宝。

六、丹东灯谜组织的成立
回到丹东后,我去市总工会宣传部汇报,吴永恒部长对我说:“前几天市房产局有个干部来谈开展灯谜活动的一些想法,我让他去劳动宫谈。这样吧,你也去劳动宫再谈一次”。于是,我又到劳动宫。接待我的是图书科科长王德玺,他人很热情,当即定了时间,约好三个人见面谈谈。
初次见面是1982年的3月中旬。市房产局这位干部名叫张九如(章品),43、4岁,中等身材,人微胖。大学毕业,曾在报社工作。我谈的是沈阳谜会和各地灯谜组织的情况;张九如谈的是他创制一千多条灯谜的情况;王德玺谈的是如何开展群众性灯谜活动等情况。几次见面以后,我们不约而同的议论起成立灯谜组织一事,我们越谈兴致越高,对下一步工作又做了分工,由王德玺负责对各基层工会灯谜活动骨干摸底,我负责与外界联系。丹东市劳动宫灯谜组有了雏型。这之后,我和张九如。叶枫(劳动宫干部)、汤士泉(市钢管厂)、王德玺等经常利用周末或节日挂谜展猜。稍后,陆续有赵远(四中老师)、宋熙光(色织布厂)、杨焯兴(丝绸二厂)加入谜组。1982年夏天,丹东市劳动宫职工灯谜研究组成立。

七、《江畔谜芽》的诞生
1983年春节后,陆续举办了“春节灯谜展猜”、“元宵节灯谜展猜”、“文明礼貌月”灯谜展猜、“红五月灯谜展猜”等活动。其后,便开始着手谜刊的筹划,先定下栏目,其次是讨论谜作,每周活动次数也增加了。谜刊定名《江畔谜芽》,由我邀请沈阳谜家韦荣先题写刊名,聘请韦荣先、石彧、林艺、马啸天、苏纳戈、何仰之、周之屏等人为顾问。9月,《江畔谜芽》第一期问世。丹东手表公司、丹东照相机厂、丹东电视机厂给与了赞助。12月,邀请韦荣先先生来丹讲学,在劳动宫举办韦荣先灯谜展猜,在鸭绿江造纸厂举办了灯谜知识讲座和展猜。在丹期间,韦老还对丹东谜友的谜作一一点评,使大家受益匪浅。

八、“谜海探骊”、震撼神州
1983年底,丹东市振兴区文化馆筹备组建谜组,章品、宋熙光很热心。他们二人找到我,希望我也参加振兴馆谜组。我当即表示,第一,劳动宫谜组活动开展的很健康。第二,我作为一个工会干部,离开市总工会的谜组跳槽,实在说不过去。但是我觉得,开展灯谜活动的积极性越高越好,谜友越多越好,力量越大越好。于是,我积极推荐了我厂的张玉祥、张庆年、孙凤岳等参加。振兴区文化馆“绿水谜社”,于1983年12月15日成立。不久,便以雄壮的气魄筹组全国性的谜事活动。会同《丹东日报》《丹东电视台》《丹东广播电台》,于1984年4月底成功的举办了“首届全国谜海探骊灯谜邀请赛”。全国27个代表队183人参赛。我应邀担任比赛评委。会后编印了专辑《天外银河》。这次谜会,开创了丹东举办全国性谜赛的先河,扩大了丹东在全国谜界的影响,提高了丹东在全国的知名度。

九、如火如荼的谜事活动
1984——1986年间,丹东的谜事更加活跃,群众性的灯谜活动此起彼伏。在劳动宫灯谜研究组的基础上,成立了丹东市职工灯谜协会。四中、金汤小学、丹东毛绢厂、丹东钢管厂、鸭纸热电厂、丹东热工仪表厂、寛甸古楼子乡先后成立了灯谜组织。鸭纸谜协曾两次赴沈阳,到沈阳工人文化宫和和平区文化馆学习、取经。市职工谜协、绿水谜社、鸭纸谜协先后参加了“庐州谜会”、盛京谜会、辽宁省职工谜会(本溪)等谜事活动。其中,张玉祥用“改革者”(字)谜底:“鞭”,获“庐州谜会”命题创作奖;我获“盛京谜会”征联奖;张庆年获“辽宁省职工谜会”个人赛亚军。这期间,市职工谜协、绿水谜社两大谜组人员有所交叉,市职工谜协主要成员有:叶枫、赵远、汤士泉、高文启、张庆年、张玉祥、信立东和我等。绿水谜社主要成员有:章品、宋熙光、关德安、隋文友、隋晶、王阳、臧镜涛、马立刚、商永宽等。此外,中学生李东明、郭宝田、乔在辉,市手表元件一厂工人张运成、16中教师张剑波、丹铁分局干部刘忠和等也由猜谜能手发展到制谜能手。
丹东市职工灯谜协会在这三年连续举办三届职工灯谜擂台赛。有力地推动了职工灯谜活动的开展。

十、《中国谜报》创刊
1985年1月,《中国谜报》创刊。报纸为周报,8开4版。隶属丹东市文联,李敬信为社长,刘崇仁为总编辑。编辑有:章品、关德安、宋熙光、隋文友、隋晶等,当年11月我也应邀加入。《中国谜报》社社长李敬信远见卓识、勇于开拓,总编刘崇仁见雄才大略、见多识广。编辑则荟萃了丹东灯谜界的精英。《中国谜报》和1988年创办的《灯谜指南》,为全国灯谜爱好者开辟了展示才华的阵地,为成立全国性的灯谜组织和丹东市灯谜学会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蕴育着一个新的、更大的灯谜浪潮到来。
同年,由侯印、隋晶等人编剧的电视剧《谜林射虎》在丹东电视台拍摄完成。我市很多谜友参加拍摄。国内数家电视台播出。

十一、举办“百家谜作,百家评选”活动
1985年11月,鸭绿江造纸厂谜协举办“百家谜作,百家评选”活动。向全国120位谜家发出邀请,征集谜作。由120位谜家每人出谜2条,再由120位谜家评选出1985年全国30条佳谜。为扩大权威性和增强影响,这项活动后来与《中国谜报》联办,于1986年7月结束。共有19个省、市、区的105位谜家参赛、参评。柯国臻、苏温才、扈进标、张志有、张孝武、王谦、田鸿牛、赵首成、葛志全等30位谜家的30条谜作获奖。《中国谜报》发布了有关消息,并配发了我写的“赏谜要赏味、评谜不评人”的活动综述。由于受鸭绿江造纸厂谜协开局时,邀请面过于窄小所限,许多名家没能参与,使权威性和影响力打了折扣,留下了许多遗憾。

十二、武汉大捷
1986年2月,由全国总工会宣传部、《工人日报》社、湖北省总工会、武汉市总工会联合举办的“虎年全国职工灯谜会猜”在武汉举行。《中国谜报》和鸭纸谜协联袂而行。途经北京换车时,武汉传来消息,强调此次活动以省为单位,言外之意是我们不够资格。我们据理力争,一是强调沈阳不能代表辽宁;二是我们已到了北京,不能半途而废。经过紧急协调,武汉方面同意我们以丹东市队名义参赛。这里还有几个因素,一是已经报名的北京、新疆、宁夏等队临时退出,二是因为时间仓促、组织不周,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省市组队不及,参赛队的减少,也是丹东队能得以参赛的原因。
这次大赛,丹东队取得巨大的成功,关德安、我、张玉祥获“最佳射手”,张庆年获“优秀射手”。我的“赤橙黄绿青蓝紫”(成语)谜底:“天真烂漫”,张庆年的“眉眼盈盈处” (宋词一句)谜底:“在乎于山水之间也”夺得佳谜奖,关德安在 “麦超”(亮底求面)以“贤得过人”设面,可获创作奖,由于我们的失误而遗憾的丢失。甚为可惜。丹东队获团体亚军。书写下了丹东谜坛光辉一页。
我拟就的贺联“国运昌盛谜事兴”,被《工人日报》选用,作为报道这次谜会的通栏标题,这句话也成了当时灯谜界的流行语。
在武汉,《中国谜报》召开了多次座谈会,刘崇仁等做了大量工作,扩大了《中国谜报》的影响,强化了组织、发行、通联工作。我也感受到武汉无愧是“九省通衔”,有兼容南北西东的文化底蕴,有举办高级别大赛的经验,民主风气浓厚,亦有较高的宽容度。

十三、苏州之行
1986年10月,是苏州建城2500周年,苏州举办“姑苏谜会”,鸭纸谜协应邀参赛。在高手如林的江浙沪闽高手夹击下,夺得团体赛第五名。张庆年的“人生自古谁无死”(职务)谜底:“名誉会长”、张玉祥的“神州处处凯歌扬”(商标带商品)谜底:“中华唱片”分获佳谜奖。此外,我们还获得一个“亮底求面奖”。闭幕式上,我应邀代表参赛谜手讲话,盛赞了苏州谜友作学问、有大家风范及绅士风度,盛赞了苏州城市的美丽和魅力,盛赞了谜会的组织和接待,搏得各地谜友首肯。此外,我还向谜友们通报了《中国谜报》将联手《中央电视台》举办首届“中华杯全国电视猜谜大赛”。热情邀请各地谜家参加这次盛会。
这一年,《中国谜报》在全国文化娱乐性报纸评比中获第一名。

十四、丹东市灯谜学会成立
1986年12月16日,丹东市灯谜学会成立,学会隶属于丹东市文联,理事长章品,副理事长赵远、袁茂仲、宋熙光,秘书长关德安,副秘书长隋文友。协会有会员40多人,定期举办活动,安排谜事、研讨谜艺。丹东市灯谜学会举办的主要活动有:
1、1987年8月 “金秋谜会”(振安区蛤蟆塘乡) 3000余农民参加
2、1988年元宵节 “丹东市首届灯谜节”(七经街) 设10个谜台,万余条谜
3、1991年元宵节 “丹东市迎春谜会 ”(七经街) 约十万人 央视播放新闻片
4、1992年元宵节 “ 丹东市迎春谜会 ”(七经街) 约十万人参加
5、1993年元宵节 “丹东市迎春谜会 ”(七经街 ) 约十万人参加
6、1993年5月 “东方丝绸节灯谜擂台赛”
7、1995年5月 “东方丝绸节灯谜展猜”(沿江开发区)

十五、难忘的“中华杯”
进入1987年,我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中华杯”的筹备工作。“中华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中国谜报》和《中国电视报》刊登予赛谜题,录取前20名。第二阶段20名谜手进京参加电视决赛。当时报道号称有33万人参加,这个数字不准确,水分很大,很多谜友也提出质疑。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为了造声势,求重视。一个地级市办的小报,能攀上中央电视台这一显赫,是多么的不易。现在回想起来,《中国谜报》的苦衷,是可以理解的。经过紧张、认真的批卷,终于筛选出20名决赛谜手。并邀请吴仁泰(合肥)、柯国臻(温州)、费之雄(苏州)、苏寿真(北京)为评委。
1987年春节刚过,我们便赴京,研究谜赛内容、结构,创制决赛谜题。关德安等接来了各地谜手,我接来几位评委。央视文艺部主任邹友开、导演苏峰等和我们谈了比赛设想,尝试以文艺节目搭建平台,引出谜题,然后结合必答和抢猜,决出名次。央视邀请了文艺界的一些名家大腕,如姜昆、唐杰忠、李双江、殷秀梅、彭丽媛、毛阿敏、冯巩、刘伟、游本昌、莫元季、苏红、董青青等参加演出。并希望我们围绕《红楼梦》《西游记》等电视剧制一些音像谜。关德安就刘姥姥进大观园,听到自鸣钟响惊愕的场景,猜成语二,“一见钟情、莫名其妙”;我制的海边奇石嶙峋,一块顽石突然崩裂,响声如雷,顿时天崩地塌,石猴从崩裂的石中弹出,玉帝惊恐道;“下界是何声响”?这一电视剧画面猜成语,“石破天惊”;隋文友以京剧名《拾玉镯》猜商品带量“五双手套”都获得了很高评价。比赛分预赛两场,决赛一场,原拟直播,后因技术上的一些原因,改为连续三个周末的黄金时间录播。其新颖的形式、雅俗共赏的谜题、当红的演员、才华超众的谜手,引起全国观众的轰动。尤其是谜手们手到擒来、弹无虚发的出色表现,使之成为当年仅次于春晚收视率的节目。深受全国电视观众和广大谜友的欢迎。“中华杯全国电视猜谜大赛”取得了巨大成功。参加“中华杯全国电视猜谜大赛”的谜手与我们大都成了一生的朋友。
央视出色的组织才能和超前的思维,以及把握全局、驾驭全局能力,都值得我们钦佩。他们特别强调的群众性,既人性化的理念,也为我们所乐于接受。谜赛的成功在于与文艺节目的结合。此外,音像谜的尝试也大有收获,开辟了一个新的谜种。我们也深深感受到央视影响力之大。
“中华杯全国电视猜谜大赛”印证了“国运昌盛谜事兴”。《中国谜报》以博大的胸怀和出色的组织能力大展宏图,作为全国灯谜界的旗帜,初步获得了认同。广大读者和谜友纷纷要求,举办一次规模更大,人员更多的谜会。

十七、“双星杯”全国灯谜邀请赛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满足全国广大谜友的愿望,1987年10月19——25日,央视文艺部和《中国谜报》再度携手,在青岛举办了“双星杯全国灯谜邀请赛”。26个省市自治区的105支代表队、424名代表参加了比赛。比赛分省级和市级两个层次,分别决出团体前6名,最佳谜手10名、优秀谜手10名。这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谜坛盛会。
“双星杯”总体上是成功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央视连摄像机都没带,到了青岛现去借,机位不足,导致画面欠灵活。在一些非原则问题上,央视个别人亦显得不够大度,对《中国谜报》不是做为合作伙伴,互相帮助、互相支持。而是横加指责、斤斤计较。谜报与央视的矛盾出现裂痕。幸亏丹东市文联主席李敬信等以大局为重,据理力争,才使谜会顺利完成。

十八、青少年灯谜协会成立
1987年1月25日,丹东市青少年灯谜协会成立,隶属丹东市青少年宫,秘书长李东明。会刊《幼虎》。协会成立伊始,便与《丹东日报》联合举办了“庆元宵灯谜有奖征射”活动,参加者以中、小学生为主,参与者达到数千人。此后,分别于1988、1989、1990年三次举办元宵节灯谜展猜,每次三天,每天悬谜千余条。吸引了大批中、小学生和家长前来观谜、猜谜。对普及灯谜知识,培养灯谜后备力量,做出了宝贵贡献。

十九、上世纪末鸭绿江造纸厂的灯谜活动
1989年2月,鸭纸谜协与厂东方技术开发公司、《丹东日报》、《丹东广播电视报》联合举办“鸭绿江杯”灯节灯谜有奖展猜。5月,与厂团委、《丹东日报》、《丹东广播电视报》联合举办“鸭绿江杯”五四青年节灯谜有奖展猜。
1993年底,经丹东市委、市政府出面协调,鸭绿江造纸厂参与共办《中华谜报》。我作为厂党委宣传部长为之写了“报企联姻,相得益彰,相濡以沫,再创辉煌”的宣传材料。
1994年春,鸭绿江造纸厂谜协与丹东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举办直播电话猜谜,三条热线,忙个不亦乐乎。这是一个新的尝试,拉近了听众与广播电台的距离,开创了电台直播猜谜的先河。同年,丹东电视台开办“周日直播”节目,内设电话猜谜栏目,邀请我为灯谜顾问,负责选谜、制谜,写主持人脚本。每期出6——8条谜,包括音像谜、动作谜、哑谜、画谜等,猜中有奖。因电视直播牵扯面太多,难度太大,这一节目只坚持了两年,办了110多期。
1995年1月中旬,辽宁省灯谜协会在沈阳成立,鸭绿江造纸厂为团体会员,我被推为副秘书长。在随后举行的谜赛中,鸭绿江造纸厂队(张玉祥、张庆年、袁茂仲)获团体赛亚军,我获个人赛第三名。
1996年9月,是我们鸭绿江造纸厂建厂60周年,我作为党委宣传部长,提议举办东北三省大企业电视灯谜邀请赛,得到批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哈尔滨东北轻合金厂、沈阳铁路局、鸭绿江造纸厂四个大型、特大型企业的谜手汇聚一堂。冯汉臣、曹振远、刘忠和、张庆年、张玉祥、张礼光、康大伟等一批名手参赛。比赛历时100分钟,其中包括电视观众的电话猜谜,由丹东电视台进行直播。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正在丹东访问的台湾谜家徐添河、李次高、苏明发等到现场观看了比赛。
1997年元宵节前夕,丹东电视台邀请我作了“灯节话灯谜”节目。节目是在县前街一家饭店录制,几盏大红灯笼把现场氛围烘托的喜庆祥和,来来往往的人们加强了现场感。由于我做了精心准备,播出后反响很好。

二十、新千年与新世纪的丹东灯谜
2000年春节前后,丹东市文联与丹东市文化馆联合举办“迎春征谜”活动,我以“书写新千年,描绘新世纪”(成语)谜底:笔走龙蛇 荣获一等奖。2002年,丹东市灯谜学会更名为“丹东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灯谜专业委员会”,会长刘忠和。委员会常年坚持每月开展灯谜研讨活动一次。并联手丹东市几家银行,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在闹市区“步行街”举办擂台展猜。这项活动一直延续到今。成为丹东市灯谜传统活动。近几年来,委员会为一些大型活动和一些公司、企业举办了多场专题展猜。

二十一、丹东的灯谜内部刊物。
自1982年以来,丹东共出刊5种内部谜刊,按刊发时间先后为序为:
1、《鸭江稚虎》 鸭绿江造纸厂职工谜协 第一期 1982年8月(油印100册)
2、《江畔谜芽》丹东市劳动宫职工灯谜研究组 第一期 1983年8月(2000册)
3、《鸭江稚虎》第二期 1984年2月(800册)
4、《天外银河》振兴区文化馆灯谜组 第一期 1984年8月(2000册)
5、《江畔谜芽》第二期 1985年5月(1000册)
6、《鸭江稚虎》第三期 1985年5月(1000册)
7、《天外银河》第二期 1985年5月(1500册)
8、《鸭江稚虎》第四期 1986年8月(1000册)
9、《《幼虎》丹东市青少年灯谜协会 第一期 1987年2月(1000册)
10、《天外银河》 第三期 1987年6月(1500册)
11、江畔谜芽》第三期 1987年7月(1000册)
12、《中华灯谜》丹东市文联 1988年 月刊(1000——3000册)

二十二、丹东灯谜作者的著述
丹东灯谜活动开展,能在全国产生巨大的影响,除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外,还在于有一只理论队伍和写作队伍,20多年中,有9人编著发表了十几部灯谜著作。
李敬信谜著:《中国的灯谜》(在《中国谜报》连载,此外,任多部谜书顾问)
刘崇仁谜著:《当代百家谜选》(合编)《农家谜选》(合编)《中国新谜选》(合编)
章品谜著:《中华谜语大辞典》(主编)《中国新谜选》《农家谜选》(合编)《教你猜灯谜》(合编)《当代百家谜选》(合编)《花色谜语》《漫画谜语》《民间谜语》《故事笑话谜语》《中华谜典》(合编)
关德安谜著:《灯谜大观》(5)(合编)《千家灯谜》(合编)《中华当代谜海》(主编)《苏温才灯谜选注》
隋晶谜著:《郑百川灯谜选注》《千家灯谜》(合编)《实用灯谜大全》(主编)
隋文友谜著:《趣味灯谜选注》《金融灯谜集萃》(主编)
袁茂仲谜著:《猜谜诀窍》(《丹东日报》连载)《百科知识填字谜》
刘忠和谜著:《新世纪灯谜之星》
赵远谜著:《中华谜典》(作为主编助理参与编写)

二十三、良师益友 赵远老师
赵远先生(1930——2005)在丹东灯谜界德高望重,他毕业于黄埔军校,退休前是第四中学高级教师。1983年1月参加劳动宫谜组,曾任首届“谜海探骊”邀请赛评委、辽宁省灯谜学会顾问,丹东市灯谜学会副会长。赵远先生青少年时期就喜爱灯谜,他的谜变化蕴巧、直中寓曲、引经据典、通顺自然,为群众喜闻乐见。他学识渊博、触类旁通、博闻强记、诲人不倦,为学子景仰。他为人坦荡忠诚、善气迎人、不重钱财、古道热肠,富长者之风。他是丹东谜界团结的纽带,谁有委屈都愿向他倾诉。病榻上也不忘为《中华灯谜》校对。2004年秋,他病重入院期间,我曾去探望。后我去外地近三个月,2005年春节期间去他家拜年,带给他一本他一直没买到的《西游记》(大字本),没想到,他已乘鹤西去。
借此机会,向已故去的赵远、李振明、臧镜涛、汤士泉、董忠武、王阳等丹东谜友表示深切的怀念。你们为丹东谜界作出的贡献将永垂史册。
0 回复 | 直到 2024-04-27 05:21 添加回复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回复

登录 发表 or 还没有账号?去 注册

欢迎加入辽宁灯谜

现在注册 已注册请 登入

微信公众号

辽宁灯谜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