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lf

辽宁灯谜  ›  商灯絮语

谜凭意趣传精神——浅谈我的佳谜观(情海无悔)

By wolf •  2012-05-18 14:31:41 •  1006次点击
谜凭意趣传精神
——浅谈我的佳谜观


近年谜事兴隆,评佳自然也多了起来。但几乎每次评佳过后,总会出现“不一样的声音”,甚或有人发表愤青体谜评以示不满。有云:过程保密,黑箱操作;或“印象分”、“人情分”决定比赛结果。何也?盖因佳谜并无客观标准,评佳仅凭个人喜好。正所谓:“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西施,每个谜人都有自己的佳谜观。”
然则,佳谜就没有它的共性吗?非也。有时,“谜人的心是相通的”,大家的佳谜观也有相同之处。
若能做到“趣”、“新”、“雅”、“顺”,“四美”皆具,就是“神品”,这是我的佳谜观。
这四个字有丰富的内涵。
先说“趣”。
趣者,趣味也。
谜如女人,谜味就是女人味。有的女人,并非十分靓丽,但很耐看,甚至越看越美,因为她有女人味;相反,有的女人,尽管十分娇艳,但不耐看,甚至越看越粗俗,因为她缺乏女人味。趣味之于灯谜好比韵味之于女人,无味则无生气。
所以,我把“趣”放在首位。判断一条灯谜是否为佳构,我以为首先要看它是否有很强的趣味性,就象精彩的小说必须能够引人入胜,令人回味一样。
怎样才有趣味呢?
“趣”由意生。
制谜的手法尽管多,但不外乎以会意、拆字、象形诸法入扣,而这其中又以会意为主。会意法制谜应成为主流,这已成共识。
“趣”因别解而生。
谜无别解则乏味,几乎可以断定:没有别解的谜不能成为佳谜。而谜的别解当以面为本意、底作别解为正路。即利用汉字的多音多义性转换词性、词义、“偷”换概念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其中有顿读及不顿读两种情况。
(一)、顿读产生歧义
如:“走到哪里都被骗,人情冷暖透骨寒(7字临行前叮嘱用语)一路上当心着凉(制谜:欢乐英雄)”。本义是叮嘱语:一路上/当心着凉,经顿读为:一路上当/心着凉,同时“当”的读音和词性改变。一个字的顿读就产生了歧义,从而产生了浓厚的谜趣。
又如:“臣东邻有女窥臣已三年矣(唐诗句一)总是玉关情(清·潘文勤)”表示地名的“玉关”一分为二,玉别解为人名,指代宋玉;而关作动词解,即关闭,把宋玉不为邻女艳色所动的高士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又再如:“宦海浮沉总相依(5字油价情况报道语·首字7
)每升降一块
(谈笑周郎)”;“有提高还须努力,仍停步更应奋发( 6字交通行为·首字7笔
)进加油站加油”。
等等,不胜枚举。

(二)、不顿读,利用汉字的多义性而“偷”换概念
如:“欲别牵郎衣,郎今到何处(左传二句)夫祛犹在,汝其行乎(清.张起南)”。此谜被谜圣张起南自评为“神品”,则将发语词的“夫”别解为“夫婿”,将语气词“乎”别解为表疑问,回互面句之“何”,表达妻子临别时充满了恋恋不舍之意,又似乎叮嘱丈夫莫出轨,其情殷殷。其自言
面底各扣一句,情事口吻均合

其次就是“新”。
创新,是谜人的责任;创新,也是灯谜生命力的源泉。
千万别小看了“新”,也许单凭一个“新”,就可成为佳谜。曾记否?第七届“风云杯”佳谜榜状元谜:“新叶初吐似剪裁(8笔字)咕”。平心而论,此谜要说有什么特别之处,不外乎底字象形“似剪裁”了。虽然此谜若放在今天,恐难入佳,或幸能上榜,也绝难登榜首,但在当时,不能不说是一个创举。
这是凭一“新”而成“佳”的最好例子。
再则是“雅”。
“雅”就是典雅。在无用典难成佳、非原句难入高眼的今天,想上佳谜榜,此字切记!
虽然本人一向以为,自拟面,尤其是运用拆字法拟面而几不露拆字痕迹的谜文更难能可贵(这也是本人将“雅”仅排在第三位的原因),因为用原句多少有点似投机行为,甚或类嗟来之食,况且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人的原句谜都是借助百度的功能而“知道”的。但是无可否认,如能做到工巧自然、典雅浑成,确能增添灯谜的美感与嚼感,难怪乎在当今谜坛的评佳中,原句谜要占据绝对的优势了。有例为证:
第一届“长安文虎杯”社内社外二十佳自荐谜中,原句谜占了13则,而第十届“风云杯”二十佳谜及新近评出的第四届“新津灯谜节自荐佳谜”则是清一色的原句谜。可见今人对原句谜是有偏爱的。奉劝痴谜诸君,从今往后,还真得多多吟哦些“之乎者也”了。
“雅”并非原句谜的专利,自拟面谜作中也有很多雅品,这其中以用典化典或写景抒情为名而行拆字之实的作品居多。前几年读过一则:“宁可头抛垓下土岂肯留下半生羞(干支纪年二)丁亥、己丑”,似楚霸王困于垓下时的悲歌,这是化典的佳构。还读过一则为老谜材“灯谜”谋皮的佳作:“一朝于此边烽起,谁料先生去不还”,则似慨叹战争的抒怀诗句。还有很多很多。这些虽非原句,但窃以为丝毫不比谜圣所谓的“神品”逊色。
最后是“顺”。
“顺”便是顺畅、自然、和谐。顺是全方位的。
自拟谜面必须“顺”,读之顺口、言之有物且符合语言逻辑,这是基本要求。如果文理不通,别说参赛,就是对大众展猜,也往往令人不屑一顾。现在有不少谜作、尤其是拆字谜作,文理欠佳、晦涩难懂。因为可以理解的原因,就不举例了,有心的谜友在群聊中,甚至在谜书中便可发现。
除此之外,还必须没有“抛荒”的现象。
谜目也要“顺”。随着网络灯谜的发展,造目造底的现象已经很普遍。我认为,只要合理,适当地造目是应该的。我们要创新,在传统谜目上进行延伸,这是方法之一。灯谜本身就是造出来的。但是,言之所指必须是人们熟悉的,或者是常用的。否则,便有故弄玄虚、或哗众取宠之嫌。
谜底要“顺”。包括传统谜底和造底,应底面扣合严密,无“踏空”,并且读之顺畅,符合语言习惯,还应杜绝多底。
大家拿去参赛的作品,一般都是自认为较好的作品,在扣合方面大都没有问题。但有时候谜底中有属自创词组,与人们日常所用语言不符,所以读之较为拗口。
“趣”、“新”、“雅”、“顺”虽为不同概念,但在灯谜创作中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比如,“雅”而不“新”,便成庸品。如去年《大汉雄风》应征谜作中,多人为“谢光举”谋面皆选用“荷尽已无擎雨盖”诗句,名人名句,不可谓不雅,但撞车者何止于十。这便是雅而不新,你所想到大家都想到了,故而难以出位。
此外,还应注意行文的平仄相间及句式的长短。用于现场会猜的谜作,面句一般不能太长,以十四字以下为宜;用于自荐和网络谜赛的作品不能太短,面以五字以上为宜,底则以四到七字为佳。
想制出佳谜,应坚持多读多记,平时涉猎要广,对各种谜材了然于胸,用时才能随机应变。如同学武之人,只有掌握十八般武艺,方能腾挪躲闪运用自如。
尚谜趣,爱新雅,求自然。这应该是我们的共同追求。



摘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5bda870101569b.html
0 回复 | 直到 2024-05-03 00:27 添加回复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回复

登录 发表 or 还没有账号?去 注册

欢迎加入辽宁灯谜

现在注册 已注册请 登入

微信公众号

辽宁灯谜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