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粒

辽宁灯谜  ›  商灯絮语

【灯谜论文】【转】大潮汕′09(揭阳榕城)国际迎春谜会优秀论文(五)

By 米粒 •  2009-03-09 22:57:41 •  1486次点击
从中华民族语言审美观谈灯谜艺术的美学特征

洪育斌

灯谜艺术源远流长,依据《国语》、《左传》的记载,其渊源可以追溯到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如果将传说中的《汤誓》、《洛书》等算进去,灯谜的历史则更为久远,灯谜作为一种文字游戏,自其诞生之初,就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语言文化息息相关。灯谜艺术作为语言艺术的一种,其美学特征与其他语言艺术一样,都有着丰富的表现性、广阔的形象性等美学特征。但灯谜艺术与其他语言艺术相对而言,又具有其相对独特的美学特征,或者说更为强调的美学特征。现就从中华民族语言审美观浅谈一下灯谜艺术其较于其他语言艺术较为突出强调的几个美学特征。

(一) 义主文外、秘响傍通——以含蓄为美的美学特征
在我国古代,含蓄美的问题一直引为重视。《易经-系辞下》:“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孟子言“言近指远”指的就是含蓄的问题。陆机《文赋》提出“曲尽其妙”,则与灯谜的美学特征更为相近。

从灯谜产生的历史来看,在我国春秋、战国下至汉代所记载的谜语(当时称为“隐语”“廋词”等),多为谏讽主上或隐剌暴君的文字,如《文心雕龙-谐讔》所记述的“昔齐威酣乐,而淳于说甘酒;楚襄宴集,而宋玉赋好色。意在微讽,有足观者。及优旃之讽漆城,优孟之谏葬马,并谲辞饰说,抑止昏暴。”等例子,都有着“大者兴治济身,其次弼违晓惑。”的功用。这类文字,自不可能以直陈的形式出现。灯谜源于谜语,其自胎息之中,已注入了含蓄的血液。郑百川先生在《历史文化是灯谜的渊泉》一文中言:“谜语以隐述事物功态为擅长,其借此喻彼的手段正是隐语之不能明言的延续,也成了其分支‘灯谜’不作直解的精魂。”这段话,正道出了灯谜作品以“含蓄为美”的必然。

灯谜界有一句名言:“谜忌直,直则无味”,灯谜艺术是一种以猜射为目的的艺术,其实质一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言:“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作谜的目的,就是要“使人昏迷”。这是灯谜艺术有别于其他语言艺术的一个十分显著的特征,这也决定了,灯谜艺术对含蓄美的追求,比其他的语言艺术更为执着。《文心雕龙-隐秀》言:“隐也者,文外之重旨也。”灯谜艺术则强调“二层意”,即在制谜时,对谜材的形象或文字原义(本象)进行创作活动,即对本象可能产生的象形、谐音、歧义进行联想,进而产生“二层意”。其他语言艺术或可以抛开含蓄,直抒胸臆,灯谜作品则万万不能。“领导少先队的人”打称谓一,底为“辅导员”。这一类东西,无论如何不能称之为灯谜。

(二) 句之清英、字不妄也——以严谨为美的美学特征
《易经-系辞下》:言“其言曲而中”,虽不是在谈文学问题,但其要求含蓄的同时,就已包含有强调严谨(即“中”)的意思。刘勰《文心雕龙-章句》中言“句之清英、字不妄也”,要求好的句子中没有一个不妥当的字。从以上名篇中的论述中可见,在中华民族传统的语言审美观中,行文严谨一直是十分重要的。

灯谜作品相较于其他文学作品,对严谨的要求更高,这主要表现在谜的扣合上。谜圣张起南在《橐园春灯话》中言:“谜无论何种名物,何种体格。总以确切为主,否则误人神思,殊属罪过。”。杨汝泉在《谜语之研究》中言:“谜之传谜写照,全在妥贴;一字不称,则全神尽失,其中消息甚微,如造车者必量其辙,然后乃轨轮相副。若率尔为之,则扣合恐有未当也。”“(灯谜的)一切歧意曲解、变义别解,都在面底紧切扣合的前提下方能进行”(郑百川《病谜例话》),小说诗歌改动一字,或许会少了意境,少了韵味,但仍是可以阅读的,灯谜作品如果改动一字,很多都无法猜射,根本称不上作品了。这也是谜人们对谜书编印错漏普遍表示不能容忍的主要原因。

(三) 析辞尚简、文约为美——以精炼为美的美学特征
在中华民族传统的语言审美观中,精炼无疑是重要。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言:“夫诗书之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这里所说的“隐约”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指表现手法的含蓄,即“隐”;另一方面指语言的精炼,即“约”。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多处提出“文约为美”(《文心雕龙-铭箴》)、“析辞辞简”(《文心雕龙-物色》)、“事核而言炼”(《文心雕龙-诸子》),在文学批评中把“精炼”作为评价作品优劣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准。清代桐城派刘大櫆更是提出了:“文贵简。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味浓则简,气蕴则简,品贵遇简,神远而含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把语言的“精炼”提到了审美的极致。当然,也有不少名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如宋赵与时 《宾退录》卷十:言“夫为文纪事,主於辞达,繁简非所计也。”。强调“文约为美”的刘勰,在其作品《文心雕龙-征圣》中也言:“或简言以达旨,或博文以该情”。可见,对于一般文学作品而言,精炼是重要的,但并非必要的。
相对于其他文学作品而言,灯谜是“微型文学”。这是由灯谜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一则好的灯谜作品首先要做到面不抛荒,即谜面中词或字要能字字落实到谜底,没有闲字衍文。这决定了谜面不可能太长,长则生虚。故灯谜作品相较于其他文学作品而言,在“精炼”上的要求显得更高。如“七仙女思凡(打杂志二)希望、在人间”,“七仙女”三字在谜底无着落,当属病谜,谜面改为“思凡”就较为妥贴。

好的作品如“观世音(字一)视”,面底合共六字,就采用了提义、提音两种手法,熨贴自然。类似这样的作品,在灯谜中多不胜数。而如“余制谜,一定细心费思,如运离合当别具一格,不依前人。(唐诗目)《金缕衣》”这样的长面作品,则寥若晨星。从《中华谜语库》等大型灯谜辞书中,绝大部分的灯谜作品不超20字,绝大多数的灯谜作品都显得“短小精悍”,用“惜墨如金”来形容灯谜作品,当是十分贴切的。

(四) 积学以储宝、研阅以穷照——以广博为美的美学特征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中言:“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杜甫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清人冯班中《钝吟杂录-正俗篇》中言:“有一分学识,便有一分文章。”宋代有爱国诗人陆游对其儿子言:“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可见,历代文人都把博览群书、博闻强记作为必要的功夫。也有很多文学巨丈在多个领域均有不俗的表现,如佛学大师李淑同,同时也是一位音乐大师、美术大师、雕刻大师、诗人。但无论那一类文学艺术,就广博而言,都无法与灯谜相提并论;无论那一位天才横溢的文学大师,都无法精通谜人所涉及的所有领域。
灯谜的谜目烦多,天上人间、古往今来、生物百科皆可入谜,谜人制灯谜,或文学、或科学、或医学都会有所涉猎。当然,谜人对于谜目的了解,往往只是浅尝即止,只追求字面上的理解,而不深究其义。但无论如何,灯谜艺术所涵括的知识,就广博而言,当是各类语言艺术之首。“广博”无疑也是灯谜艺术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美学特征。

2008-12-13



主要参考书目:
《百川谜薮》:2001年闻风室丛书刊 郑百川著
《中华谜海》:学林出版社2000年版 江更生著
《文心雕龙今译》:中华书局1992年版 周振甫著
《美学基本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王长俊等著
《文心雕龙美学》: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 缪俊杰著



本文转载于揭阳三江谜苑。
链接如下:
http://jieyangmiyuan.uu1001.cn/thread.php?fid=86
0 回复 | 直到 2024-04-27 07:36 添加回复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回复

登录 发表 or 还没有账号?去 注册

欢迎加入辽宁灯谜

现在注册 已注册请 登入

微信公众号

辽宁灯谜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