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lf

辽宁灯谜  ›  商灯絮语

灯谜的复兴之路,需跨越多道鸿沟

By wolf •  2019-01-27 00:22:15 •  809次点击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灯谜的文化地位和功能已显得日渐模糊,加上受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泸州灯谜的发展可谓是跌入了低谷。

怎样才能让灯谜文化走出谜友圈子,让更多民众喜欢,从而扩大灯谜的群众基础?如何让像灯谜一样处境的其他民间文化成功突围,从小众走向大众?这是一条尚在探索的民间文化传承发展之路,需要跨越多道鸿沟。

◎ 川江都市报记者 刘明霞 

1灯谜的复兴之路,从娃娃抓起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灯谜是中华文化的精粹,在民间有强大的生命力,受到群众的喜爱,但是如今这项活动在泸州的普及面却并不广。许多人很喜欢猜谜,但是并不懂得怎样去猜谜,更不懂得怎样去创作灯谜。曾经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灯谜文化,变得越来越小众,研究和创作都属于谜友自娱自乐性质,仅仅限于小圈子内,例如灯谜协会这样的组织。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坚守,不应该是老年人的“专利”

“坚守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谜人。”记者了解到,即便是在张应森、刘兴豹这样的老灯谜友家里,对灯谜感兴趣的后辈也是寥寥无几。这样的境况,其实并不是个例,泸州本土的一些民间文化也有这样的问题。

“人才断代,应该是不少民间文化传承都面临的问题,即便是非遗项目,也不能幸免。以泸州的文化名片之一的泸州河川剧为例,最小的传承人已经四十多岁了。”据泸州市文体新闻出版广电局产业发展科相关负责人介绍,泸州河川剧也面临人才青黄不接的尴尬,“招不到生源,传承也面临困境。”

校园是传统文化宣传和坚守的重要阵地

“走进校园,老灯谜友们可以为孩子开展灯谜文化的辅导,让孩子们对灯谜这一文化载体有所了解,有所认识。”在泸州本土文化研究者陈鑫明看来,要实现灯谜这样的民间民俗传统文化的复兴,应从娃娃抓起。“校园是一个需要坚守的宣传阵地。”

灯谜进校园,是不少城市推动灯谜文化发展,培养后继人才的主要措施之一。比如在广东汕头,近些年来,灯谜活动在中小学校广为提倡,各大校园灯谜氛围浓厚,一些学校还将之列为一项专门的课程。据了解,除了当地相关部门的积极推动外,还与当地的灯谜专家们积极策划、组织群众性灯谜活动,特别是在校园中进行灯谜培训,积极组织灯谜比赛息息相关。

从成立以来,江阳区灯谜协会也曾有过这方面的实践。“协会以毗卢寺社区为依托,分别在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利用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对茜草片区中小学生开展以传承传统文化为主旨的灯谜知识普及讲座教育。”据江阳区灯谜协会会长宋贵富介绍,由于谜友们的年龄和经费等原因,最终,他们对灯谜知识的普及与宣传止步于校园之外。

培养后继人才,创新传承模式才是关键

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灯谜在河南安阳、浙江杭州、福建漳州等许多地方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受到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这让谜友们兴奋不已,却又难掩失落,因为泸州灯谜在传承人这一点上就难达到申请非遗的要求,“不满足申请非遗的条件。”

不过,在泸州市文体新闻出版广电局产业发展科相关负责人看来,即便是申请成为非遗项目,单纯依靠政府的资金支持,而不能培育后继人才,在将来也可能面临失传的危险,因为这是不少非遗项目都面临的尴尬处境。

2灯谜走向市场,以什么作为依托,还需要多方面的尝试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欣赏艺术的方式和习惯在不断改变,这也对不少传统民间文化造成了冲击。如何去创造性发展传承,让自身的文化价值转化为“实用价值”,从而适应大众化的文化需求,被大众“日用而不知”,是灯谜这样的民间文化需要面对的问题。

分水油纸伞、纳溪蝶画都是市场化的成功案例

“走市场化道路,在保留传统精华的同时,要考虑市场的需求,受众的接受程度,从而加以变革和创新。”泸州市文体新闻出版广电局产业发展科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不走市场化道路,哪怕是非遗项目,也会面临市场萎缩的局面,只有将产业做大,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这项活动。

据该负责人介绍,在泸州的非遗项目中,分水油纸伞、纳溪蝶画等都走出了一条不错的市场化道路。“因为有产品出来,有人买,企业也就可以做大做强。”而与灯谜一样面临受众萎缩、后继人才匮乏的泸州河川剧就正在走变革之路,“之前大力打造的《报恩记》,在唱词、唱腔上都与传统川剧有了很大变化,故事也讲得更有情趣。”

“书伴日月和风畅”(打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寄语大雁早光临”(打一泸州老八景之一)、“生活在甜水里长大”(2字,打一泸州特产)……江阳区灯谜协会的谜友们也制作了一些具有时代特色和泸州本土特色的灯谜,只是流传范围并不广。

目前商业价值不大, 灯谜的市场化道路任重道远

信息时代,可供人们选择的娱乐活动越来越多。因为目前商业价值小,很难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在很多地方,灯谜这样的民间文化越来越被边缘化。

那么,能否探索灯谜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呢?江阳区灯谜协会也并非没有尝试过这样的路径。

重磅

虽然一直在走下坡路,这些年,江阳区灯谜协会也与社区、企业等联合开展了多场灯谜展猜活动。协会也一直尝试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寻得发展之机。

“我们也联系过一些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开展灯谜活动。比如将他们的企业、产品名称作为谜底,创作谜面。但企业的反应都很冷淡。”宋贵富不无感慨地说,“企业认为这样的宣传达不到他们想要的效果,特别是在网络的冲击下,即便一些企业和单位愿意开展灯谜活动,他们也更愿意去网上搜寻素材。”

的确,网络的发达减少了人们对原创灯谜的关注,猜不中就从网络搜索等行为,更是减少了猜灯谜的乐趣。不过,网络带来的却也不全是坏处,至少,谜友们的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以前通过信件投稿,如今用上了电子邮箱。“自从在协会群里开展灯谜知识讲座,开展有奖竞猜之后,交流和积极性都提高了。”宋贵富坦言。

3挖掘内涵,打造泸州特色,让灯谜文化活起来

如果要走向市场,以什么产品作为依托,是灯谜这样的民间文化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没有产品作为依托,即便是在福建等一些灯谜活动发展较好的地区,灯谜的市场化道路也很艰难。

“对泸州千百年来的谜语、灯谜进行梳理,进行推介。”在挖掘泸州本土传统文化方面,陈鑫明有着丰富的经验,在他看来,诸多的民间民俗文化要想生存下来,除了依靠政府的保护之外,通过深挖自身的文化内涵,打造出文化产品,才能在市场化道路上有所建树。

“在我们小时候,春节期间看灯会,猜灯谜,是常见的事情,氛围也比较浓厚。像我父亲就在家门口挂的宫灯上,写上灯谜,如果有人猜中,还会给红桔等奖励。”陈鑫明表示,谜语、灯谜文化在泸州有着悠久的历史,这是一笔尚待挖掘的文化财富,“有了立足于本土的灯谜文化产品,有了宣传的载体,才能扩大传播的范围。”

“民间文化要传承下去,首先要摸清自己的家底,确定哪些能够保护,哪些能够利用,哪些可以与文经、文旅相结合,之后才能谈得上传承、发展和保护。”在陈鑫明看来,虽然泸州灯谜文化历史悠久,但真正懂得灯谜的人依旧是少数。“灯谜的未来在于提升自身的造血功能,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基础是文化普及,只有让灯谜文化走出谜友的圈子,登上大众舞台,扩大灯谜的群众基础,才有发展的底气。”

0 回复 | 直到 2024-04-25 19:23 添加回复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回复

登录 发表 or 还没有账号?去 注册

欢迎加入辽宁灯谜

现在注册 已注册请 登入

微信公众号

辽宁灯谜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