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lf

辽宁灯谜  ›  商灯絮语

中华渔谜的鉴赏与研究(吴诚根)

By wolf •  2018-07-05 14:52:28 •  773次点击
谜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瑰丽奇葩,既是广大民众聪明才智的结晶、文化创造才能的体现,又是中华古代文明象征之一。

谜语大体分为民间谜语与灯谜两大类,一般由谜面、指明谜底所属范围的谜目以及谜底组成。文义谜加注谜格,既限制谜底的扣合亦增加了提示。

涉及渔业、渔产、渔具、渔法等的渔谜,是中华谜坛一朵别致的绚丽小花。在渔文化研究中,关于渔谜研究的文字尚属罕见。拙作抛砖引玉,恳请诸位同好批评。

一、情思奇巧的民间渔谜

民间谜语是一种以谜底的感性别解形象为实质内容的事物谜,属于民众创作的口头文学。谜面常以民歌、童谣、顺口溜等形式出现,描述的事物形象生动;讲究押韵与节奏,念起来朗朗上口,易诵易记。

民俗学家顾颉刚先生认为:“谜语是民众们最精炼的写生手段,它能在三两句中把一件东西的特别性质指出。”朱自清先生把民间谜语列入诗歌范畴,认为“体物入微,情思奇巧”、“象形疏状,深切著明”。“体物”是描绘事物的特征,“象形疏状”指进行形象创造也很出色;而在各种文学艺术中,“情思奇巧”的表现方法为民间谜语所特有。

(一)民间渔谜“情思奇巧”的最出奇之处,在于以日常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描写事物,这些反常的现象恰恰最能揭示事物的特征。

如猜鱼谜:“有头无颈,有眼无眉;有尾无毛,有翅难飞。”猜章鱼谜:“稀奇稀奇真稀奇,嘴巴生在屁股里。”猜红钳蟹谜:“奇怪奇怪真奇怪,身子还是脚掌大。”猜田螺谜:“生的是一碗,烧熟还是一碗;不吃是一碗,吃了还是一碗。”猜鱼泡谜:“白呀白似雪,腰里打个结;千年不落水,水里过日脚。”又如猜渔网谜:“身子一丈一,尾巴一丈七;牙齿叮当响,死的捉活的。”猜船锚谜:“要用它时扔掉它,没有用时收藏它。”

(二)民间渔谜运用比喻手法,使无生命、无感情的物体脱离原来的形态,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形象。

如猜田螺谜,其既可变为一只瓶:“小小瓶,小小盖;小小瓶里装荤菜。”可变为一口锅:“小小锅,小小盖;锅盖下面有碗菜。”又可变为一个桩:“远看一个桩,近看缠身歪;胡须依地上,屁股朝天坐。”变为一座房:“青瓦房屋,弯曲门楼;姑娘出门,扇子遮头。”

有一则猜秤的谜语,以四种渔产品为谜面,以鳅喻钮、以鳝喻杆、以虾喻钩、以龟喻砣,形象生动:“提着一条泥鳅,带着一条黄鳝;挂着一只虾米,吊着一只王八。”

(三)民间渔谜运用拟人手法,使描述的事物既不离开原来形态,又具有人的情感。

如猜竹篙的谜语:“在娘家青枝绿叶,到婆家肌瘦面黄;不提起倒也罢了,一提起泪水汪汪。”此谜运用比兴手法,仿佛一位旧时妇女哀叹自己的悲苦身世,令人同情。

渔谜里的渔产品既可变为小孩:“两块长板子,夹个小孩子。”(蛏子)又可变为女人:“弯弯曲曲一座楼,姑娘梳的盘龙头;踱着慢步出门来,还把圆扇半遮头。”(田螺)“出身是女流,未曾上高楼;只因带珠宝,隐藏不出头。”(蚌)还可变为老人:“驼背老公公,胡须硬似棕;生前没有血,死后满身红。”(虾)甚至变为坏人:“身上雪雪白,肚里墨墨黑;从不偷东西,硬说他是贼。”(墨鱼)

(四)民间渔谜运用谐音、别解手法,描述的事物形象生动,是智慧和艺术想象的结晶。

如猜田螺谜:“生在青田县,关进兰溪县,命丧汤溪县(旧名),归葬龙游县,骨抛武义县。”以浙江五县名记述田螺一生:栖息青色的水田,被人捡进竹篮(兰)、在镬里翻炒烫(汤)煮,经喉咙(龙)咽下、以人体为墓——垅(龙)。《战国策·齐策》:“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垅也。”最后,尸骨扔到河塘里,沉入糊泥(武义)中。又如猜钓鱼谜:“竹家与线家结亲,铁家戳杀邱家人;胡家来报信,俞家来抵命。”以谐音的邱、胡、俞等家人,暗喻钓饵蚯蚓、钓具浮子以及鱼。

谜语与诗歌有不少相同之处,创作时在都要仔细观察客观物体;有的咏物诗本身就是或近似谜语。如唐代章孝标的《鲤鱼》:“眼似真珠鳞似金,时时动浪出还沉;河中得上龙门去,不叹江湖岁月深。”皮日休的《咏蟹》:“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既是抒发情感的篇章,亦是艺术想象的成果。

一则谜语标注不同谜目则有不同谜底,出现“一谜多底”情景;但将事物谜变为文义谜的并不多见。笔者搜集整理渔谜数十年,仅发现一则:“无头无尾,有头无尾;无头有尾,有头有尾。”谜目标注“打四种水产品”,谜底是蚌、鱼、蟹、鳖;倘若标注“打四字”,谜底则变为田、由、甲、申。

二、耐人寻味的文义渔谜

灯谜是一种以文字别解为实质内容的文义谜,与民间谜语同源异流。肇始于黄帝时代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隐示制弓、猎杀的情形;经先秦隐语廋辞、汉魏谶言、六朝离合、隋唐谜语之推演嬗变,至两宋与灯结合始有“灯谜”之称。其曲折有致、变化多端、寓意奥妙、耐人寻味。

灯谜以精巧、简洁、概性强为特色,讲究炼字炼句。谜面文字一般较为短小精悍,谜底多为常见单字、词组或语句。猜射灯谜不但可以丰富知识,还是一种文学欣赏。

(一)文义谜中最常见、最丰富的是字谜。

一个汉字可拆为几个字,几个字也可合成一个字。在拆与合、增与损的过程中,汉字的形、声、义发生变化,构成各色各样的字谜。如“龟”字谜:“鱼儿脱水又上钩。”在民间渔谜中,谜底是龟的谜面是:“船板硬,船面高;四把桨,慢慢摇。”又如“螺”字谜:“这条虫,住田旁;抽出丝来地下藏。”在民间渔谜中,谜底是螺的谜面是:“别人皮包骨,我却骨包皮;别人用脚行,我却用头移。”

早在南北朝时期,文学家鲍照将他的《字谜三首》收于诗集《鲍参军集》,我国古籍首次出现“谜”字。其中“龟”字谜:“头如刀,尾如钩;中央横广,四角六抽;右面负两刃,左边双属牛。”含象形于离合之中,与繁体“龜”字的篆书写法相扣合。

(二)字谜制作方法多种多样。

1、借字法:如猜“虾”字的“下边一条虫,生活下水中;肩扛大钳子,眼藏胡须中。”

2、暗示法:如猜“渔”字的“左边河中流,右边水中游;若是没左边,右边把命丢。”猜“鲜”字的“半边腥气半边膻,半边有鳞半边毛;半边离水难活命,半边落水命难逃。”

3、合成法:如猜“鲨”字的“水少也有鱼”、“水少大鱼现”。

4、增损法:如猜“鱼”字的“竭泽而渔”、“鲤鱼脱网”。

5、象形法:如猜“悲”字的“一条渔船两支桅,九只鱼鹰来回飞;六只歇在船桅上,一只船里两船外。”又如猜“静”字的“情急无心垂钓竿”。

6、离合法:如猜“热”字的“抓住魚尾巴”、 猜“苗”字的“葱头鱼肚”。

7、会意法:如猜“渔”字的“军民关系”、“山东阴雨绵绵”,又如猜“美”字的“大乌龟倒了”。(龟又称“王八”,两字上下排列、颠倒,即“美”字上半部分。)

8、包含法:如猜“舢”字的“一字真蹊跷,分开是渔岛;合作一起看,用时把桨摇。”

(三)除了字谜,文义谜还有成语谜、俗语谜、口语谜,人名谜、片名谜、剧目谜等等。

成语谜,如谜底为“水中捞月”的“捕鱼作业三十天”、谜底为“不可捉摸”的“禁捕鱼虾”、谜底为“一念之差”的“吃螺蛳”(演员念台词出错,叫做“吃螺蛳”)、谜底为“恩将仇报”的“打渔杀家”(“恩”是易名为萧恩的梁山英雄阮小七,他与女儿以献珠为名深夜过江,杀了渔霸丁士燮一家)。

人名谜,如谜底为唐代诗人“苏味道”的“虾子鲞鱼豆腐干”、谜底为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文蛤香喷喷”。

国产影片谜,如谜底为《黑网》的“夜间捕鱼”、谜底为《法网》的“打鱼的技术”(秋千格),电视剧目谜如谜底为《天网》的“终日打鱼”,越剧剧目谜如谜底为《追鱼》的“鸬鹚潜水”。

电脑名词谜,如谜底为“喷墨”的“乌贼逃生”、谜底为联网的“渔业合作”(指联合捕鱼)、谜底为“网吧”的“正是打鱼好时机”,(“网”作动词、“吧”作语气词)。

还有谜底为二字商业名“专利”的 “鱼藏剑”(专诸使的利刃)、谜底为三字口语“呱呱叫”的“听取蛙声一片”、谜底为三字数学名词“相交线”的“钓鱼朋友”(以垂线而相结交成友),谜底为四字新名词“光线捕捞”的“严子陵垂钓”(子陵名光、垂线钓鱼)。

三、源远流长的猜谜活动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谜语也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发展、完善,方形成现今的体系格局。

谜语的起源既与古谣谚、民歌、寓言、笑话等民间文学有着密切联系,又是传统民间文学的特殊形式:作为一种文化娱乐和智力测验工具,它是社会生产力和人的智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早在远古时代,先人进行语言交流时偶尔会由于某些特别原因而不便直截了当表达意思,需要通过拐弯抹角、迂回曲折的语言加以暗示。有文字记载“曲折隐喻”的语言现象,最早出现在黄帝时代隐示制作弹弓、猎杀野兽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在三千多年前夏代,出现了谜语的雏型廋辞。春秋战国时期,在廋辞基础产生隐语。西汉时期隐语、谜语成为宫廷娱乐品,东汉末出现了文义谜的雏型:离合式隐语,童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以拆字离合法隐“董卓当死”。

我国首个谜语研究者、南朝梁文学理论家刘勰《文心雕龙·谐隐》曰:“自魏代以来,颇好俳优,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他把谜语列入文学范畴:“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或体目文字,或图象品物;纤巧以弄思,浅察以炫辞;义欲婉而正,辞欲隐而显。”

隋唐时期出现别解法制谜,谜面更为简练、为发展文义谜打下基础。宋代灯谜诞生,周密《武林旧事·灯品》载:“又有以绢灯剪写诗句,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猜射成为专门技艺而列于百戏,出现一批专业谜人与谜社组织。明代徐渭率先以摘句法制谜,出现谜格及印文谜、画谜与人名谜。

清代相沿成习,元宵节张灯悬挂谜盛况空前。中华谜语进入成熟期,文义谜追求扣合严谨,崇尚以大众熟悉的成语、俗语为谜面,谜材由文字、事物、人名扩展到诸子百家、四书五经,甚至俗语、地名、书名等,拓宽谜路促进谜语的提高和普及。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谜语在继承传统优良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汉字简化方案增添了许多新字与多义字。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的介入,使谜语受众迅速扩大;民众除参加谜事活动外,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能享受到猜谜之乐趣。

改革开放后,祖国大陆与港、澳、台及海外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世界各地炎黄子孙相聚切磋交流谜艺,谜语创作空间繁荣、谜艺技巧更加多样、谜语内容更大众化,富有时代气息的佳谜不断涌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们乐意与谜界、媒体及主管部门合作共办谜事活动,成为普及谜语有效途径。通讯方式的进步给猜谜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电脑里点下鼠标、手机上发个短信,举手之劳即可参加网上谜赛活动。

中华渔谜属于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集文学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身,又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一则优秀的渔谜探幽发微、匠心独运,使人瞑目凝思、心领神会,猜射起来赏心悦目、有无穷兴味,给人一定的精神营养、独特的美的享受。

中华渔谜具有娱乐功能。猜谜是一项有益身心的文化游艺活动,其以轻松活泼、健康欢乐为基调,以引人入胜、妙趣横生的形式,使人们在娱乐中得到心灵的陶冶与艺术的享受。

中华渔谜具有教养功能。猜谜不仅是一种文娱活动,而且是人们认识世界、增进知识、启迪智慧的途径之一。通过制谜、猜谜,提高想象能力、活跃思维能力,锻炼智力、丰富知识、开拓眼界,是寓教育于娱乐之中、授知识于课堂之外的好形式。

中华渔谜具有鼓动作用。谜语根据寓庄于谐的特点,把千姿百态的社会现象浓缩于小巧朴实的形式中,可结合形势、配合时事,创作出内容健康、有教育意义的微型作品,鼓动群众、服务社会。

在渔船渔家、渔村渔乡,在我国广大渔区蕴藏着丰富的民间渔谜资源,其口口相传、即将消失。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时,迫切需要广大渔文化研究者抓紧挖掘、搜集、整理;通过开发性利用加以保护,如在发展观光休闲渔业时,举办猜谜射虎活动、增加游客参与性,使中华谜坛这朵别致的小花更加绚丽多彩!
1 回复 | 直到 2024-04-20 11:54 添加回复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回复

登录 发表 or 还没有账号?去 注册

欢迎加入辽宁灯谜

现在注册 已注册请 登入

微信公众号

辽宁灯谜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