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lf

辽宁灯谜  ›  其它信息

产学研创互融互促 诏安文化“软实力”激发“硬增长”

By wolf •  2018-05-14 21:35:33 •  819次点击
产学研创互融互促 诏安文化“软实力”激发“硬增长”

发扬非遗,为传统文化松土

或许是因为文化氛围的浓厚,让诏安对传统文化始终保有一种尊敬。诏安对待非遗传承的态度,足以说明。

诏安素有“书画之乡”的美誉,其灯谜文化源远流长。现存文献显示,清朝时期,诏安谜坛已是一派繁荣。而作为书画之乡,诏安灯谜的发展也深受书画影响。

“诏安灯谜以文义谜见长,解文义谜需对汉字音形义有深入的理解。”诏安县灯谜协会副会长沈伯贤说,不少谜家同时也是书画家,“诏安的谜笺以宣纸抄写,本身就是一幅书法作品,常有谜友揭下谜笺收藏。”也正是受书画的深刻影响,诏安谜题延续数百年不曾断绝。

早在清代,诏安灯谜便充满“文艺范儿”,时人将其总结为“扣字谨严,凝练工巧,含混典雅”。然而,近年来,诏安灯谜面临着传承困境。“还在坚守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谜人。”沈伯贤告诉记者,2000年前后诏安灯谜经历了低谷期。当时,诏安灯谜协会只有20个成员,真正热爱制谜、猜谜的人渐少。

诏安谜人认为,谜艺复兴,应从娃娃抓起。

最近几年,灯谜文化开始走进诏安中小学的校园与课堂。与此同时,诏安灯谜也开始作为“文化三下乡”项目进入农村。在诏安,灯谜甚至成为环保、法制、廉政等主题宣传的利器。

自2015年诏安灯谜入选漳州市第6批非遗名录后,诏安谜艺迎来了新发展。然而,诏安县对谜艺出路的探索从未停止:让灯谜走进各类活动现场、举办中小学灯谜讲座、参加中央电视台《中国谜语大会》……

在诏安,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扶持成为一种常态,该县另一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诏安铁枝戏,同样在经历传承的改头换面。

诏安县白洋乡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将移风易俗、廉政文化等知识融入铁枝戏。同时,保持铁枝戏与区域传统文化的渊源,形成“地方特色文化”。下一步,诏安县还将准备为铁枝戏申请世遗。

书画会友,播撒文化的种子

“书画艺术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从研究的角度切入,能把传统文化的继承,做得更深入。”此前,在诏安书法研究院揭牌成立仪式上,国际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全集》主编、《中国书法》杂志社社长刘正成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如其所言,从研究的角度切入,将传统文化深入并放大继承范围,是诏安一直以来的追求。

近年来,诏安“书画之乡”的美誉吸引了大批艺术家到此办展交流:2016年,台湾知名画家许海钦、沈岩、沈荣槐分别来诏办展;2017年11月,中国书画名家馆作品邀请展来诏举办;今年3月,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画院专职画家林容生携中国国家画院、北京大学林容生工作室青年画家来诏写生、办展……诸多的交流展出,都是对诏安文化的一种肯定。

诚然,展览交流是推进文化工作的手段之一,但并非全部。

“彰显文化特色、建设文化名县”作为未来五年重点工作之一,被写进诏安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及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诏安推动书画文化产业发展的马力不断加强:开展“书画产业提升三年行动”、打造农民画家村和一批写生创作基地、推进“书画 旅游”发展模式……

“每一个蓝图的背后都是政府助推文化阵地提档升级的决心。”诏安县委书记何德发表达了县委、县政府的决心。文化阵地是开展文化工作的载体。2017年,诏安启动占地面积40亩的美术馆、博物馆建设,计划投入约3亿元。同时,该县还设立“翰墨薪传”专项基金,复办“丹诏书院”,成立诏安书法研究院。而为了让文化的“种子”播撒开来,诏安推动建设了农村文化阵地、基层宣传文化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民书画院等,并且增加艺术活动设施和项目,全部列入财政预算。

画廊、裱褙廊、书画室随处可见,诏安书画全民总动员已经形成文化产业链,书画之乡的道路越走越宽。

据统计,诏安现有诏籍国家级美协、书协会员39人,省级美协、书协会员225人,跻身全省书画家群体前列。文化因子俨然融入诏安人民的血液里。
0 回复 | 直到 2024-04-24 00:46 添加回复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回复

登录 发表 or 还没有账号?去 注册

欢迎加入辽宁灯谜

现在注册 已注册请 登入

微信公众号

辽宁灯谜微信公众号